中国匠心青年离大国工匠有多远(一)
整个中国的工业界都在像德国学习,那么中国的制造业,到底能从德国学到什么?到底应该学什么?德国真正的工业化精髓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在学习中,学徒3.5年学习、磨练的不仅是最先进的机器和技术,更是这些追求极致的精神,也就是全中国正在倡导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力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作为高、精、专的代名词,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而是渗透到中国的各行各业,它代表的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学习德国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那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原来的世界工厂——英国,世界上第一个搞工业化的国家,现在基本上没有工业、没有制造业,并不是英国不想搞制造业,是因为他的制造业、工业化和日本相比,和德国相比没有竞争力。英国人在反思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的时候,大多数都把原因归结于他的职业教育质量没有办法和德国相竞争。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国有全国统一的培训标准,英国过去没有,但现在应该开始有了,也在学习。这是他对德国经济竞争力最重要的保证,这是他的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标准的双元制的教育。
德国人非常成功地把350多个专业的培训职业,分成大约有十几个职业领域,每一个职业领域里面,第一年上的课完全是一样,第二年按照大类上课,第三年才按照具体的专业来上课,这样能够实现一个什么保证呢?只要是这个职业领域的学生,第一年接触的教育完全是一样的,万一劳动市场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万一企业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只需要重新学习一下第二年甚至只需要学习补一下第三年的课,非常轻松的就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的需求。宽基础复合型,犹如一个倒T,基础非常广的职业化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
有人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主,忽视高等教育。因为德国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体系仍然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所以说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就错误地以为德国只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忽视高等教育。事实上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要比中国高职教育的水平要高的多,我们的专家组曾经拿德国的中职职业教育的毕业考试的题目,让我们高职考,题目和难度根本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根本不可能考出这些题目。所以说这个实际上和名义上的层次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体制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不是一条通畅的道路,让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人才有通畅的可以深造的机会和通道。事实上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跟一个国家的发达水平、经济竞争力或者各个方面的竞争力,他们之间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奔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保时捷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汽车设计师,这都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他们可能不是一种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可以说他在实践能力这方面,发现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实际上正是他们这种极具创新性的实践能力,改变了我们人类的生活,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巨大的功能。他发现了不同的人的潜质,然后把这种潜质发挥了出来,包括获得了社会地位和收入。
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世界500强企业德国ABB培训中心总裁Macus说:在德国,4年小学后,可以读4年制、5年制或者8年制的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读学士学位的大学也可以选择读没有学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本科4年后毕业每个月拿3200欧,我们3.5年毕业就可以每个月拿3000欧了,我们学的是真本事,而且这些学生在学习期间是有生活补贴的,足以支付上学期间的生活开支,他充满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