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文言文无用?
知乎:一学生家长,看到自家孩子在做文言文,于朋友圈斥之无用,好友纷纷点赞,称其开明。题主见之,大怒,问曰:如何反驳文言文无用?
嗯,题主是在问如何为那些看似没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实际却蕴含着非凡价值的知识,诸如文学、艺术、美学、历史等辩护——
或者说,他在求取一份立论。
一
首先跟各位报告一个现象,叫「理性的无知」,意思是说现代人经过功利的算计、理性的分析,借由互联网筛选出与自己专业相关、与自身工作对口的知识。换言之,人们对不涉及自身的知识,愈发地疏远和冷漠。
现代知识分子,是一群知道得很深,但知道的很少的物种。
这种现象的背后,不仅是人惰性的使然,更有社会大分工与专业细化作为始作俑者持续不断地推动。农、商、法、工…是的,术业有专攻,那种曾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专研物理数学还有闲情雅致去修习诗词歌赋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已经成了历史的尘埃,现今不复存在。
故事中的家长,实际是这种「理性的无知」的隐喻,人们愈发功利也就愈发地短浅地审视着知识,以实用作为标杆,快刀斩乱麻地为自己,甚至为下一代挑选着学习的捷径。
如果说,《奇葩说》的出现,洗刷了人们的双眼,使其重新体会到语言的魅惑、思辨的畅快淋漓,从而让辩论再度光芒万丈,那么相当遗憾地,同样被视为无用之技能的文学、历史、美学、艺术还被遗弃在人们记忆的角落中,久久无法翻身。
试问一句,你们知道,镭的发现人,是谁吗?
嗯,知道了又有什么用?
二
现代社会,什么样的产品最受欢迎?
以我身处的新媒体行业而言,无他,集齐三颗龙珠即可。其一,煽动人心的新表达,这一点,咪蒙无人能出其右;其二,快人一步的新资讯,这一关,罗振宇是佼佼者;其三,别开生面的新观点,这一层,黄执中手到擒来。
所以说为什么《奇葩说》是一个成熟,甚至是成功的产品,是因为三颗龙珠,尽被其收入囊中。
聪明的你,大概也已经发现,这三颗龙珠的共通之处——新。是的,陈词滥调、老生常谈早已被驱逐出人们的大脑,抛去互联网的深渊,甚至,对于墙外人而言,新资讯都不足以让其动容。
同样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讲究「新」。媒体是新媒体,能源是新能源,支付手段也是新支付,零售也得是新零售,就连论文答辩,老师都不免问一句,你这论文,有什么新论点吗?
是的,消费者需要新鲜感。
于是,生产者就必须创新。
三、
如何创新?其中一条路,便是知识迁移。
跨越学科的壁垒,打破分科的高墙,实现学科之间的彼此邂逅、侵略,最终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一个新的「我们」横空出世,这便是知识迁移带来的创新。
以苹果手机为例,我们为何会对苹果手机如此地着迷与欣赏?排除掉它功能的便捷、系统的优良等优点,我想,或多或少你们也会在意——苹果手机无比的工整、干净和简洁的机身,以及几乎没有任何佯装和侨情,那干脆利落的气息。
这是因为乔布斯早年的时候学过书法,当然,是英文书法,是那种圆融而娟秀的花体。在书法的修习中,花体的美逐渐深入乔布斯的骨髓,在其体内韬光养晦,最后在苹果手机被创造时,散发出无法替代的光芒。
乔布斯也不禁感叹: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是的,没有乔布斯早年对书法的倾慕,不会有苹果这一个伟大的产品。而这一切,不仅仅关乎科技,更加关乎人文。在那璀璨的宫殿之下,有一股奔流不息的力量在推动。
四
苹果手机,是美学和科技的邂逅的结晶。
这不仅仅是上帝垂怜下的灵感,更是乔布斯跨学科累积后的必然。看到这里,
看到这里,你若皱眉,那就对了——创新的法门,在于对不同学科之间的暴力拆解、重塑、再融合,这需要对不同学科之间有着深层次的认识,而这,恰恰与「理性的无知」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视专业外的知识为粪土,另一方面,我们却依赖专业外的知识创新。
发现了吧?理性的无知,实际是一种诅咒。昔日你对文学、艺术、美学、历史、哲学等无用之学科爱理不理,他日待你真正需要创新时,终究会发现,这些无用的知识,你高攀不起!
所有曾经理性的懈怠,都会在未来报复回你自身。
看到那家长,对孩子教诲:学文言文无用!不禁窃喜——幸好,幸好她不是乔布斯他妈。
五
如何反驳文言文无用?
一开始,洋洋洒洒地写下学文言文的需根解损、损益比较,但后来转念一想,与其点对点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如从更加宏观的框架,来分析这个问题。是的,大家都知道文言文必然有用,但碍于理性的无知,才会口出狂言——这才是根,这才是源。刨起人性的根,才是此题的解。
毕竟,人对了,世界也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