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iDesign

细节:要不要加个赞

2014-01-28  本文已影响1326人  Ziya

前言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另一个小的产品细节 —— 赞。

2009年,Facebook正式推出了他们的 Like 按钮,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产品上都可以见到类似的小按钮。

当然,我在这里只是说这个现象,而不是要考据它的起源等等。比这更早就有站点在下面加上了「看完后的心情」,但它们的产品形态都还不完整。

搜狐搜狐

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它的。

无处不在的赞

Facebook

最典型(废话-。 -)的大拇指图标

Facebook-1Facebook-1

QQ空间

Qzone-1Qzone-1

除了这些,在其他社交产品中也很常见。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微信朋友圈

虽然换了图标,可一样也是赞。

微信-1微信-1

Google

有时候,它连名字都换了……

Google +1Google +1

那么,为什么这些产品中都有赞,用户为什么愿意去点赞呢?

为什么赞

以个人观点来看,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情感的表达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去「赞」,是基于内心的一种情感。也许是喜爱,「这条裙子我很喜欢」、「这个笑话很有趣」;也许是感激,「感谢楼主做的总结,我很受用」;甚至是出于幸灾乐祸,「你看这个倒霉孩子,哈哈」。

微信-2微信-2

简单的一个按钮,一次操作,就可以将我们当时的情感表达出去。

寻求认同感

有些时候,我们选择去「赞」,是为了寻求一种认同,「原来这么多人和我的观点都一样」、「原来他也是这么想的」。此时的「赞」已经不仅仅是「赞」,更多的是一种投票,是基于兴趣的一种「站队」。

Facebook-2Facebook-2 Qzone-2Qzone-2

藉由赞这种行为,进行了群体的划分。将原本可能毫无关联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参与互动

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互动的渴望,也都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这也正是 Web1.0 演变成 Web2.0 的原因——我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知道」,我们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支持的请点赞支持的请点赞

点赞的行为,是最简化的互动行为。

收藏与分享

有时,当产品没有喜欢、收藏功能时,有的用户就会用赞来替代这一功能。

Google PlusGoogle Plus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会问,有些产品是有收藏功能的,那为什么还要有赞这个功能呢?

赞过的微博赞过的微博

我觉得,这是源于用户心理的不同。

赞、顶、支持,更倾向于「利他」,除了给自己看,更多的是想要分享或是互动;而喜欢、收藏,更倾向于「利己」,有些时候甚至是不想别人知道的。

要不要加个赞

当我们的产品是希望用户参与、互动的时候,应该加上赞的功能。因为点赞比评论、转发都要更容易些。

分布分布

有的人会说,我们的产品是基于兴趣的,不是基于关系的。但我认为,即使是因为产品定位等问题,在产品中只有「喜欢」、「收藏」,而没有「赞」,也应该将它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功能结合。既然喜欢了,就让大家知道吧。

豆瓣豆瓣

同样的,既然我都赞了,干嘛不让我的朋友知道我赞了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多产品都值得进行优化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