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要不要加个赞
前言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另一个小的产品细节 —— 赞。
2009年,Facebook正式推出了他们的 Like 按钮,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产品上都可以见到类似的小按钮。
当然,我在这里只是说这个现象,而不是要考据它的起源等等。比这更早就有站点在下面加上了「看完后的心情」,但它们的产品形态都还不完整。

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家是怎么用它的。
无处不在的赞
最典型(废话-。 -)的大拇指图标

QQ空间

除了这些,在其他社交产品中也很常见。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朋友圈
虽然换了图标,可一样也是赞。

有时候,它连名字都换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产品中都有赞,用户为什么愿意去点赞呢?
为什么赞
以个人观点来看,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情感的表达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去「赞」,是基于内心的一种情感。也许是喜爱,「这条裙子我很喜欢」、「这个笑话很有趣」;也许是感激,「感谢楼主做的总结,我很受用」;甚至是出于幸灾乐祸,「你看这个倒霉孩子,哈哈」。

简单的一个按钮,一次操作,就可以将我们当时的情感表达出去。
寻求认同感
有些时候,我们选择去「赞」,是为了寻求一种认同,「原来这么多人和我的观点都一样」、「原来他也是这么想的」。此时的「赞」已经不仅仅是「赞」,更多的是一种投票,是基于兴趣的一种「站队」。


藉由赞这种行为,进行了群体的划分。将原本可能毫无关联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参与互动
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互动的渴望,也都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这也正是 Web1.0 演变成 Web2.0 的原因——我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知道」,我们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点赞的行为,是最简化的互动行为。
收藏与分享
有时,当产品没有喜欢、收藏功能时,有的用户就会用赞来替代这一功能。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会问,有些产品是有收藏功能的,那为什么还要有赞这个功能呢?

我觉得,这是源于用户心理的不同。
赞、顶、支持,更倾向于「利他」,除了给自己看,更多的是想要分享或是互动;而喜欢、收藏,更倾向于「利己」,有些时候甚至是不想别人知道的。
要不要加个赞
当我们的产品是希望用户参与、互动的时候,应该加上赞的功能。因为点赞比评论、转发都要更容易些。

有的人会说,我们的产品是基于兴趣的,不是基于关系的。但我认为,即使是因为产品定位等问题,在产品中只有「喜欢」、「收藏」,而没有「赞」,也应该将它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功能结合。既然喜欢了,就让大家知道吧。

同样的,既然我都赞了,干嘛不让我的朋友知道我赞了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多产品都值得进行优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