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暗处见光芒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渴望成长而产生空洞,我们用非我的东西填洞,我们逐渐认为填充物才是真实的自己,现在他们开始反过来占据我们,真实的自己被我们丢了。这就是虚假自我的游戏脚本。当你把”成长空洞“换成”钱、爱情、关系、认同、自尊”,再填上年代时间地点姓名,就构成了这世间的各种悲剧故事。”
01
记得一次出门旅行,因为太累,刚上飞机便立刻入睡。不知过了多久,我猛得被一阵激烈的颠簸晃醒。广播也随之传来通知:“飞机遭遇不平稳气流,有颠簸,请大家不要离开座位,系好安全带。”
我稳了稳身子,掀开遮光板,窗外混沌一片,隐约中可以看到机身上红闪灯有规律地一亮一灭。
我凑近窗边,试图在一片昏暗中找寻些可辨识的景象,可再怎么努力也徒劳无功。偶而在一片墨色中发现浮露出的成团乌云,正喜得想顺藤摸瓜再寻些迹象,可不一会儿,连那团也被无边无际的浑浊吞没。
我望着一片没有任何分界线的混沌,眼睛渐渐失去对焦点,甚而看久了会觉得自己也快要融进这混沌中,被吞噬。
只能透过侧窗摸索窗外风景的我,并不知道飞行员和我看到的是不是同一令人窒息的场景,还是他眼前会有一条清晰的航线让他得以安全飞行。
这是乘飞机出行以来,第一次如此久地被这么浓密的灰暗包围,面对这景象,我心里也渐渐漫上了无边的空虚感和无力感。
这时,脑袋也开始漫天浑游,奇奇怪怪的念头纷纷来袭:若这架飞机永远在这样一片天际中航行下去,机上又有足够支撑我们存活的食物和水,有电影,甚至有我们挚爱的伴侣,那么我们真的就可以活下去吗?
02
正当我和脑中奇怪的念头较劲时,一抹橙黄色的亮光洒落膝头,机上的气氛也由刚才的压抑沉闷转入雀跃欢喜。惊叹声、赞美声四处响起。
我立刻探头望向窗外,刚才的昏暗已彻底消失,光芒洒满天际,明亮澄澈。远处,天空被染成浓郁的焦糖色,但转而又晕出耀阳的明黄、妩媚的鹅黄、娇艳的嫩黄。
再望去,天空悠悠然地四处播撒下几株不成形的云雾。它们在晴空下,各自玩耍,仿若刚才所经历的只是梦境一场。
飞机也很快飞至所达城市上空,从上向下看,灯火通明,明艳非凡。车流也形成一道道移动的光流,仿若供应城市运转的血液,鲜活而生机勃勃。
虽是夜晚,但这些四处都有的亮光却将城市营造得明亮异常。回想刚才飞机上经历的那幕,看不到尽头的漫天混沌,犹如被人捂住口鼻陷入将要窒息的压抑感仍留在心头。
不敢想象若一直处于这样的环境,是否还会留有求生的欲望。若生活在没有光的世界,人生是否还能找到方向不至灭亡?
03
历史上有一名备受尊敬的圣乐家,芬妮·克罗斯比。她一生创作了八千多首圣诗,而这些圣诗也帮助了许多在患难和痛苦中的人。
她生于1820年,生下来是个活泼正常的婴儿,六个月时因患感冒,眼睛发红,一个庸医用错药,导致双目完全失明。她11岁入纽约盲童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855年与盲人音乐家阿尔斯丁结婚。
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服务盲童,44岁才开始写圣诗,那时她决定终生写圣诗,直到去世为止。她在圣诗中倾心吐意,信仰笃诚,又有坚忍卓越的精神,这些都使她的诗歌闪烁出直抵人心的光芒。
克罗斯比的肉眼虽无法欣赏青山绿水、春花秋月的美丽,但她纯洁、坚定,使她从明亮的灵眼中,享尽了无穷无尽的美景,不断写出优美可爱的圣诗。
克罗斯比对自身的不幸从不怨天尤人,在《自述》中说:“双目失明后,邻居知道了这种不幸的遭遇,便告知那庸医,他便逃之夭夭。但我现在活到80岁,没有一刻恨过他。因我自中年至今,就相信仁慈的主,曾藉着他的慈爱和奇妙的旨意,将我分别为圣,使我直至今日还能有机会作他所派给我的事工。”
她曾愉快地写了一首诗:
我的心灵何其快乐,虽我目已失明,
我仍坚决在这世上,作个知足的人;
许多幸福我能享受,他人无法得到,
我决不会因我目盲,痛苦悲叹哀号!
《圣经》写道:“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克罗斯比一生虽未见日光,但她却心中明亮,甚而也散发出能够温暖人的光芒。这并不是来自苦苦的挣扎、面对命运的决心和逆风翻盘的努力,而是靠着信仰。
人用科技为自己构建出一片世界,在黑暗的世界里亮起一排路灯,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然而却不知,灯灭,那一片浑浊不堪的天空和黑黢黢的山皑才是真实的世界。
04
上学时,我们曾渴望作业少一点,考试简单一点,总觉得作业多和成绩差是折磨我们的罪魁祸首,以为只要等我们长大了、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就好了。
上班后,我们开始渴望领导批评少一点,任务量少一点,工资多发一点,笃定地认为领导凶、任务多、工资少是导致我们焦虑、失眠、脱发的终极元凶。于是,我们开始幻想诗和远方,开始将生活希望寄托在家庭这片可以随时停放我们疲倦心灵的港湾上。
终于爱情降临,我们却发现煎熬了二十多年心心念念盼来的今生挚爱和我们一样,软弱时会哭,生气时会发脾气。一个人的时候,遇到困难挺一挺就过去了。可当两个人时,痛苦并非如我们想象中变少,反而会在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和关心后成倍袭来。
我们总盼望眼前这个令人心烦的阶段快点结束,以为结束就好了,甚至选择逃进另一个阶段来逃避这个阶段的麻烦。但已经有很多人发现,生活烦恼并不会因为某一阶段结束而暂停,甚至有很多问题还会反复出现。
随着岁月流逝,积累在我们心中无法消化的疲惫越来越多,可以发自内心感到幸福的事越来越少。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想暂时休息一下时,另一个问题又会接踵而至。我们犹如陷入无尽的苦难混沌中,无法脱身。
《心理效应》这本书提到:“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可人的心理却越来越脆弱,工作、感情中总有痛点,让人放弃努力、自暴自弃。这些挫折有时来自现实,有时来自想象。”
生活从未因为解决一桩难题而变得轻松,也从未因为达成一个心愿而变得幸福。这是因为,当你身处混沌,你需要的是一双有力的大手将你拉出泥潭,而不是用宝石和珍珠将沼泽中的你打扮得明媚动人。
用错误的方式寻一时开心,只会让你身子越来越沉,在混沌中越陷越深。
犹如身处那片空中迷雾,即使飞机上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有电影,甚至有挚爱的伴侣,也不能真正长久地维持我们的生命。唯有光进来的那一刻,一切才得以鲜活,充满色彩。昏暗的屋子里,只需一盏微弱的烛光,便可以驱散黑暗。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 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