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仍是少年
该从哪里说起呢,我与它的相遇。
第一次接触《盗墓笔记》应该是初三,在那个贴吧盛行的年代,我经常能看到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翻阅这本小说,只是那时候尚没有足够对的勇气面对书中对于鬼怪的描写,再加上第二篇的开头让我觉得有一点无聊,我与它的旅途止于七星鲁王宫篇。至于后来为什么重拾,我已记不太清,只记得是14年底15年初正式读完的《盗墓笔记》。想起来第二次的入坑史也有点可笑,记得那个时候看的是电子版的合集,在恐惧心理和好奇心的双重使然下,做到了每个星期下了看,看了删,再下的循环。一直到蛇沼鬼城篇这个循环才结束,当然并不是因为弃坑,而是我开始正视并爱上这个故事,克服了对文字的恐惧,真正有了想和书中人物一起走下去的愿望。他们仿佛不止是书面上的文字,更不是图片上的漫画。我常常觉得,他们更像是真实发生于某处的故事,活色生香,而南派三叔,只是将其用文字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
如今再回首,我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狂热,大多数情节也已都被忘却,然而潜藏在心底的那种淡淡的喜欢却也叫人欣喜。有人说当你对热爱了很久的事物产生厌倦,真是人生最糟糕的时刻之一。而它恰恰说明了我曾认真喜欢过,并且仍然喜欢着。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七日是书中任务张起灵从青铜门回归的日子,那一天从0:0前突然的死寂到0:0那一刻不断跳动的提示,我突然感觉到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涌上心头,不仅是因为他的归来,也因为我身边的稻米向我证明着我们都在。一个个看完0:0的动态,我去微博寻觅最终结局,然而刚看到还没点开的时候,突然又很心酸,铁三角的故事即将到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开展新的篇章,再不会有像那一年八月可以感受你们近在咫尺的感觉了吧。
“我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淡然的眼睛,映出篝火的光。”
“人们说,忘记一个人最先忘记的是他的声音,但是当他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我没有一丝陌生。”
“你老了。”
【我们只是,好久不见。】
为文字流泪,这是第一次。我引以为傲的泪点在逐字逐句看完的那一刻全线崩塌。
也许谁也未曾想过,一个故事竟然真的突破了次元的力量。这条世界线因为稻米的祈愿延伸到了我们的世界里,已经发生,并且还在延续。
在我看来,《盗墓笔记》并不是靠华丽的文词吸引我的类型,它的词句更是朴实而少于修饰的,却奇异的有一种温润的感觉,熨帖的整个身心都清爽,字里行间皆为迷雾,吸引着你去了解。
即使如此文字也不是《盗墓笔记》为我喜爱的全部原因,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或许才是真正俘获我心的地方。曲折而多彩的探险,光怪陆离的遭遇是本书的亮点,而主角铁三角也是大家喜爱的对象。
我曾很喜欢一首同人歌里的歌词:这场戏我被谁推向未知舞台,主演还略带期待。
吴邪,无邪,在我印象里,吴邪应该曾是一个喜欢穿白色衬衫的男孩子,干净而爽朗,略有些小聪明,有时候又会被聪明误。这样的人物,本该永远活在阳光下,却因为真实的生活一步步成长为另一个样子。也许是我们在主角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经历不同,原因不一,然而我们无一例外的不再拥有童真,我们逐步适应社会,由无邪,活成了吴邪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为生活不是自己期待的样子而恼怒,会为曾经挚友的离开而悲伤,会为时光的流逝而感慨,我们也会逐渐学会一个人承受,一个人解决,而这些,却也证明了我们确实在成长。我谓之生,因为每一步都是蜕变,每一刻都是重生。
就像如今我坐在位置上写的这些文字,想着我还疯狂喜欢着盗墓笔记的日子,透过教室的窗户看到的宛若棉花糖的白云,和黑板上抄不完的笔记,顿了顿打字的指尖,想着该怎么给我的文字结一个尾。
愿你,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