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模型是什么? 高水平的重复

2022-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啦啦啦就要

用PDCA模型“复制+黏贴”实现高水平的重复。

李善友老师在演讲中说的一句话值得我们停下深思:

     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
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便再增加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思维模型

小秦非常认同,甚至认为:

思维模型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效率神器!

如今,我们被各种学习演讲与视频误导,对思维模型有误解:

1)必须是什么高大上的模型才能是思维模型

2)好像需要上升到学科、哲学的高度才配得上思维模型这个字;

3)平时那些方法都太low了,不能算作思维模型。

更可怕的是,思维模型 看起来真香,真的落地起来,都变成了“鸽子”,个个成了“柠檬精”。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有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如果掌握100个思维模型,你就可以比别人更聪明。

人的思维是庞大的,你和聪明人之间就差一个“思维模型”。

什么是思维模型?

百度: 人凭借外部活动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着的基本的概念框架、概念网络。是思维活动特征的总和或整体。思维模型一般应包括以下各组成因素

(1)思维的目的。

(2)思维的过程。

(3)思维的材料或结果。

(4)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

(5)思维的品质。

(6)思维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

举例:
上学的时候,无论是哪门学科,老师都会出一些口诀,短诗来方便我们去记忆和解决问题。小到乘法口诀,大到微积分公式,都是用了思维模型的方法去简化和压缩庞大的信息。

小秦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一路挣扎着走来,发现一个非常实用的思维模型——PDCA,也叫戴明环。

1.PDCA是什么?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为了好记点:我称它是“复制黏贴”

具体可以百科一下“pdca” 日本人有写一本书叫“鬼速pdca”

2.怎么做pdca呢?

1、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 (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dca缺点:

它只是让人如何完善现有工作,所以这导致惯性思维的产生,习惯了PDCA的人很容易按流程工作,因为没有什么压力让他来实现创造性。

我是如何运用pdca的?

一般我会以天为单位做pdca,这其实和我在用的番茄工作法是不冲突的。都是“复制黏贴”努力做工。

Q:plan 计划

实施的目标是什么?

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

计划的步骤?

Do 执行

Check 检查

Action 措施/调整

强烈建议你拿出笔和纸,把自己个人工或团队的目标计划,做成日记来写,安排个7天行动清单试试。你会发现,可能我们只能做1-2天的计划行动。

先做个做完7天再做下个7天,对我来说,写完一个番茄再写下一个番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要小看一个一个“复制黏贴”,它是你改变的最小颗粒度,是做好下一步的科学的思维模型。

今天看l007创始人的文章,关于OKR的其实也是思维模型。

人生要翻盘,就要多复盘。有人在复盘过程中,找到了人生方向;更神奇的是,好些人因为复盘,治疗了失眠。

我的真实的案例:我有个学习社群2019年9月一直到今天,我们只做了每周做个复盘,但是时间的积累我们做了好多好多次复盘。慢慢的我也积累了很多的复盘。

我来007写作不出局也许是因为:分享自己,帮助他人。

      看到别人分享,刚好是我需要的知识,就报名试试看。学习一段时间后,主动输出,受益匪浅,在老师的见解和同学们的监督,让我收获满满,推荐给有需要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