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
文/艾尼
浮生如幻,纷纷扰扰,皆是梦一场,何故何妨太较真。
这几天,陆陆续续的用了4个多小时读完了沈复写的《浮生六记》,当我读懂了陈芸也就读懂了那个年代。
《浮生六记》一部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以平凡生活的传记,归于天然的散文,为清代传记散文中的感人珍品。他道出人在世上生活的真面目,折射出传统社会普通人在家庭和生计方面的现实处境,展示了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际遇和复杂生动的心境,对现代人也极富教益。
沈复的命运轨迹是那个时候大多数同阶层人的真实写照。
读完这本书,最触动我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真挚的感情,沈复与陈芸23年的夫妻生活,其中陈芸8年在病痛中度过,从开始幸福美好到颠沛流离,琴瑟和鸣,伉俪情深,只可惜没有白头。置⾝于封建旧世,体味着⼈生百态。
晚年的沈复,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为后人称诵的《浮生六记》。
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下的伉俪情深,如此珍贵又如此容易破碎。
最美的爱情,终敌不过囊中羞涩的经济支撑,流年沧桑,读完虽然内心有很多的感悟,本想吐槽一翻,但转身想了想那个年代人的境遇,其吐槽心情也就释怀了。

浮生若梦,人生几何”,曾经那些欢乐的时光如梦境⼀样虚幻飘渺,昙花⼀现。
世界就是这样,阳光与黑暗同在,美好与丑陋并存,我们要学会不只生活在阳光下,也要学会生活在阴暗里,看见鲜花,必遭遇污秽。
就如同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能静心做事的人早已是凤毛麟角了。
《浮生六记》的感悟:
首先:做人价值观始终不能跑偏。
人生的初级意义就是要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就是要填饱自己的肚子,生存下去是前提。
趁着年轻多读书,多学技能,啥有用学啥,在工作岗位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在行业做一个精英,记住,经济上的翻身永远是首选。这才是人生的初级意义。
其次:越穷越不能沉迷物质享受
人皆有名利之心,但不能沉浸于物欲的枷锁而不自知。尤其是生活最底层的人,正所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物欲没有终点,过度追求只会让人变得日趋麻木,莫让物欲吞噬了心灵,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事,不要勉强自己。有人喜欢说要挑战极限。事实上,极限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的。认清自己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人生才能走的更远一点。
最后一点:作为人一定要忠于自己。
忠于自我是件挺难的事儿,很多时候人根本找不到自我。
今天的人之所以不幸福,归其原因,是把几千年安身立命的本领丢了。
“安身立命之本”是指能让自己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同时能让自己找到了人生价值与使命,也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得到满足的东西。
完美的家庭应该是一座舒适安乐的小岛,是一片安身立命的绿洲。
很多人想赚快钱不想踏踏实实做事,如果这个状态继续下去,我们则将内不能安,外不能立。钱财众多,无非是流水行云,即来即往。
人若不能把心安下来,一切都是伪命题。
内心不安带来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
任何一个人走向成功都不可能是抄来的,都是自己慢慢煎熬出来的。就像慢火煲汤,火候到了,汤自然会美味可口。
今天,当我们遇到任何一个新问题,必须用旧有的存量,增加新的变量,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技巧,解决问题,适应变化。
人生无非就是两件事。
说小了就是: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养活好家庭,其次才是安顿好自己的心灵。这也是芸芸众生的人生意义所在。
往大了说就是:填饱众人的肚子,安顿好众人的心灵。这是哲人们、伟人们的人生意义所在。
今天人做事情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非常注重结果,不纠结于事情的结果是否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这点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被灌输了太多的目的性,但凡做事就要目标明确,不达目的不罢休,而当目标未达到时就会生烦恼,以至于偏离了初心,最终得不偿失。
最近工作中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明显感到当下大家所处的状态都是很焦虑,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利益的保证,好像利益不保证心就不能安心工作,但不能安心工作,又拿什么去保证明天你是否有饭吃,这个不是很矛盾吗?
机会永远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是别人施舍给你的。越往上的人,越不会去取悦别人。
因为越往上走,他的物质是富足的,内心是富足的,人格是独立的,压根不需要取悦任何人,也不需要被别人取悦。
幸福的人生是由“金钱”和“良好的情绪”这两样东西组成的,它们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可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更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时间和精力也浪费了,钱也赚不到,连情绪都是被别人操控的。还妄想什么幸福人生?

懂自己的心,做自己的事,不忘初心,忠于自己,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会被任何人带偏,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人生就是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就好,那便是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