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感效应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424天,2024.01.10
想起刘老师昨晚公益课上的一段内容,尤其是刘老师惟妙惟肖的讲述而带来极强的画面感,仿佛那两个人就在眼前,所以忍不住笑出声来。老公问傻笑什么?我就把那段极具生活气息的内容放给老公听(话说一位老公说碰见妻子的同学,溢美之词油然而生,人家四五十岁了还那么年轻、身材、脸蛋保养的级好,反观之下,自己的妻子是鸡窝头、大肚腩、总穿不洗的脏睡衣等。接着妻子也不示弱,损老公是要啥没啥、啤酒肚、三高等)。结果,向来严肃矜持的老公也憨憨地笑了。我再问,如果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你会说些啥呢?老公说:如果双方的语气态度是彼此打趣,倒也无妨,无非是给单调乏味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不是冤家不聚头。他话音未落,我说,是不是就像你平时一边总是嫌弃我膀大腰圆,一边又将好吃的往我碗里放。他笑笑说我是自作多情。接着,我说如果、如果是带着挖苦、嘲讽、攻击性的态度和语气,那么就是彼此的差评师,越说越来气,越说关系越远,家也越不像个家。他点头。的确,家庭要和谐,夫妻关系要和美融洽,就要做彼此的好评师。即使对方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容颜、身材都今非昔比而岁月的痕迹明显,也要看到对方的不易之处和辛苦付出,毕竟谁都不再年轻。当然,笑之余,也带来一些思考与觉察。一次课,或许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什么,那能够带来什么?我想,至少在听的那一瞬间,会有触动,那个画面像镜子一样照着现场每一个~看似局外实则是局内人,画面中的男男女女,就像看我们的日常一样,所以,每个人透过画面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思考和启发又是是什么呢?离开课堂,离开画面,回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心里面留下的又是什么?或许会留个印迹吧!不求一下子做到~不差评、不打击、不否定、不指责、不抱怨、不互损,但起码会带着觉察去吵架,让吵架变得有意义和值得;不带情绪或不带着那么强烈的情绪去表达,让表达能够被听到,而非只是强烈的情绪被看到而激起对方的情绪;带着肯定与激励去比较,让比较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而非比完之后都是人家的人啥都好,眼前这个人一无是处,要啥没啥,脾气挺大。其实,在你否定、抱怨、瞧不上眼前这个朝夕相处的人的同时,也意味着你自己是和他一样的人,不是吗?
所以代入感让我们看到、感受到自身看不到的一面,甚至是自以为是对的、为他人好的一面却深深伤害他人而不自知的模式,会提醒人们有意识地觉察、调整那些模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