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主持人小小撒上岗代班体验小撒:工资发给谁?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互联科技先锋

虚拟主持人小小撒上岗代班体验小撒:工资发给谁?_腾讯视频

2019年2月,北京互联网法院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体验人——央视网的虚拟主持人小小撒。

小小撒长得和主持人撒贝宁相似度极高,在2019年央视网的《网络春晚》中第一次亮相时,就让小撒惊呼:“找到了我失散已久的孪生兄弟”。而且小小撒比小撒个子更高(划掉),皮肤更白(删除),说起台词来还很溜儿。

小小撒体验互联网法院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这是全国成立的第二家专门的互联网法院(2017年8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2018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一切你能想到的新词儿,都已经被使用到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电子诉讼平台里。

这么高科技含量的法院,正适合小小撒这个虚拟主持人去体验。

迎接小小撒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副院长姜颖和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机器人兼吉祥物“互宝”,“互宝”可以帮助当事人完成指引路线、法律知识解答等。“互宝”看到小小撒,双方马上开始第一轮PK——“互宝”主动请缨,带小小撒来到了体验区。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副院长姜颖告诉小小撒,有11类特定类型的互联网案件可以起诉到这里,都是现在人们日常使用网络可能遇到的法律纠纷,比如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

姜颖告诉小小撒,“我们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司法服务。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有30%的立案申请当事人是在非工作日和工作日的非工作时间段提交的。”

小小撒也帮大家详细地了解了立案的流程:在网上进入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填写身份信息之后,用专属账号登录,点击“我要立案”就可以了。填写完成后会被短信告知审核结果。

网上案件网上审理——这就是互联网法院的特色。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网上打官司,不需要到法院,可以实现起诉、调解、立案、送达、庭审、宣判、执行的全流程。

在体验区里,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副院长姜颖还向小小撒介绍了远程视频调解。调解员正在进行一场远程视频调解,能看到双方当事人通过登录软件在线上沟通。为了让体验和调解互不干扰,姜颖还演示了如何一键将电子调光玻璃调到雾化状态。调皮的小小撒惊呼神奇,说就和变魔术一样。

想跟着小小撒的路线一起去北京互联网法院的体验区看看吗?体验区已经开放给公众,通过提前预约,你也可以来体验,小小撒智能指路

央视网虚拟主持人小小撒

“能闻其声,也见其人”,2019年,央视网创作播出的《网络春晚》将虚拟主持人技术首次在国内大规模应用。当时,观众一次性看到了小小撒、朱小迅、高小博和龙小洋四名虚拟主持人。

小小撒就是其中一个虚拟主持人,他的学名叫做“湃”(PAI,Personal AI),背后可有20多项专利申请技术护航呢!在制造他之前,主持人撒贝宁进行了面部扫描和半小时的录音数据。有了声音模型后,任何输入的文字都能用撒贝宁的声音读出来。

长得像不难,难得的是小小撒的主持技能。在2019年网络春晚里,小撒刚要说话,小小撒就抢了本尊的词儿。最后撒贝宁十分“委屈”,问:“能给我说一句吗?”

小小撒为什么这么“能”?那是因为虚拟主持人制作起来的技术比动画制作更复杂。小小撒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动作捕捉训练,会模拟撒贝宁的口语表达、脸部表情、手势、形体运动及场景互动等。而且他还能不断进化、学习,不用休息。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喂养,养成系的小小撒还能掌握更多技能呢。

在网络春晚上和小小撒合作了一段,让小撒有些“害怕”,他说:“技术的发展真的超出我们的想象。我还记得五年前,我问过一位人工智能专家,主持人这个行业未来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他说大概还有五年。”小撒甚至还用自黑式的幽默跟大家开起了玩笑:“看来现在到了我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不过在观众“不要”的挽留声中,还是能感受到,大家更喜欢真实的小撒~

小小撒的技术提供方偶邦公司联合创始人郑毅说:“小小撒的诞生意味着个人人工智能已经做好了对接5G时代各类行业应用的准备。我们与央视网、《今日说法》栏目、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同期待人工智能能快速、便捷地为政法系统提供便民服务。”

撒贝宁划重点

因为听说北京互联网法院很有意思(也担心饭碗被小小撒给抢了

),主持人撒贝宁之后也来到了北京互联网法院进行了一番体验。

刚跨进法院,小撒就说,如果不是看到了法院logo,他感觉走进了一个高科技企业。在体验区看到电子调光玻璃被调整到雾化状态的时候,小撒说,“吓我一跳”,和小小撒体验时候的表现如出一辙。

体验区的VR眼镜还可以直接与楼上的法庭对接。小撒戴上眼镜,观摩了楼上的庭审现场。他说,“这法庭太简单了。就是一个桌子,然后一个大屏幕。”互联网法院的院长张雯告诉小撒,现在原被告都不用到法院来,只要在一个网络稳定的环境里就能在线参与庭审。

小撒问,有当事人在自己家参加庭审吗?张雯院长笑着说,“太多了。我看得特别多的就是后面挂了一幅《家和万事兴》那个十字绣。”

在体验区的模拟法庭里,小撒了解到,庭审过程中,语音采集系统可以自动语音转文字,呈现出笔录的初稿,书记员在后台实时修改,这也省了不少事儿。张雯介绍说,法院里不再出现电子卷宗,“我们现在受理了大概有1万6千多件案子了,没有一本纸质卷。全都是数据的。”

这让小撒感慨,“过去我们在法院实习的时候,小伙子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搬案卷,搬来搬去,现在这方面工作量减轻了,太方便了。”

参观了北京互联网法院之后,小撒有很多感触——电子诉讼平台通过科技手段打破时空壁垒,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没有围墙”的法院,而智慧法院的建设也在司法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带着问题,小撒去探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胡仕浩,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权威解读。

撒贝宁:胡主任您好,前不久我和同事们一块去了一下咱们北京互联网法院,非常震撼。您觉得这会是代表未来的一种法院工作方式的发展方向吗?

胡仕浩:互联网法院应当说是我们智慧法院建设的一个缩影,就是要让我们的诉讼更加便利,司法过程更加透明,也让社会公众了解法院、监督法院。智慧法院的建设应当说是我们法院主动拥抱科技发展,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变革,这也可以说代表了我们法院在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2月27号,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我们用了一个专门的篇章规划未来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应用体系建设,最终还是让我们的诉讼服务更加便捷,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我们“一五”“二五”“三五”“四五”可以说是1G、2G、3G、4G时代的司法改革的规划,“五五改革纲要”实际上就是人民法院5G版的改革规划。

撒贝宁:有的人可能会有这样一种疑惑,如果能和法官面对面,讨一个说法,当事人会更踏实。如果未来很多工作交给人工智能的话,能够确保这种审理的公平、公正以及对很多细节的把握吗?

胡仕浩:互联网法院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应当说还是比较前沿的,但是它不能取代我们法官、法院对案件处理的这种智慧。

现在的互联网法院从诉讼服务机制上来讲,有当场立案的一些软件让老百姓能自动生成诉状;如果案情或者纠纷复杂一点,我们有现场的诉服引导员,志愿服务者,还有驻法院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律师、值班法官提供帮助。这把人工智能和法律工作者的智慧结合起来了。比如在线调解也是避免了诉讼拥挤,提升了效率。

互联网法院一个核心就是解决了老百姓举证难的问题。我们和公安的人口信息,和工商的企业信息,和一些重要的互联网企业数据库对接了,既防止了虚假诉讼,也对解决老百姓过去线上产生纠纷举证难,有很好的作用。

还有一项重要的革命是庭审的同步录音录像。过去我们必须到法庭来当庭诉讼,必须要书记员一个字一个字去记录,让当事人事后慢慢核对。我们现在可以远程视频开庭,把流程简化了,效率提升了,而且防止过去老百姓对诉讼不透明的一种误解。现在我们的庭审是可以在线回看的,有的还可以实时直播。我们还有法官的文书智能纠错。审判的一些流程也设置了静默化的监管,就是把一些关键的节点,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把它进一步明确,进一步规范。

撒贝宁:所以无论怎样,技术再发达,诉讼的主体仍然还是人,技术最终还是围绕着为人服务而存在的,不光是为当事人服务,也为法官服务。

撒贝宁:互联网法院不光是在中国,在全世界这都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事物,您认为它的意义是什么?

胡仕浩:中国的三家互联网法院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设立互联网法院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主要有这么几点的考虑:第一个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很发达、网民很多,社会关系的变化它也带来一些纠纷,所以我们的司法机制不能跟不上,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老百姓网购很方便,网上支付很方便,产生纠纷他希望解决纠纷的方式和网购一样方便。第二我们要促进依法治网,我们一些权利的边界、包括个人的隐私,这些法律的规则,我们要去探索,我们不可回避。

撒贝宁:全国三家互联网法院运行的情况怎么样?

胡仕浩:三家互联网法院设立以来,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集中管辖了一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开展审判工作的实践应当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个是案件审理的效率比普通法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线审理的案件平均用时28分钟,审理的时间是41天,比普通法院节省了50%和60%的时间。北京互联网法院把在线审理案件的机制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解的平台对接了,把到互联网法院起诉的一部分小额案件导入到调解平台去调解,70%的案件得到了快速的化解。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第一起案件,只用15天就审结了,那比我们过去普通的法院审理案件应当说节约的时间或者说资源达到了80%。这个变化很大。

第二,我们在为老百姓提供方便的程度上显现出来特殊的优势。可以在线立案,也可以到法院来当场立案,也可以自助立案,预约立案。法官和当事人的沟通非常有效,非常连贯。它有点像购物后面的下拉式菜单服务一样。我们提出的口号叫网上纠纷网上解,服务群众不打烊。不是说每天24小时都在开庭,但是可以24小时在线留言,法官可以看到,对方也可以看到,这个交流的效率和畅通的程度比我们普通的法院要高。

第三,三个互联网法院公布了一系列的典型案例,比如说跨境知识产权的保护。杭州互联网法院处理了小猪佩奇著作权纠纷,英国有关方面,包括法院的有关人士都对于我们表示极大的肯定。这些案例对于确立互联网治理的规则非常重要。未来我们可能在依法治网这一块要总结形成规则,编成中国依法治网的案例、故事。

新时代,我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胡仕浩的法治心愿是:

央视网虚拟主持人小小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