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三)课堂教学的关注中心
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在学科教学中,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成绩的提高,这些都很重要,但是这一切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幸福、尊严和个性的发展以及内心的自由。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的就是学会尊重和宽容,尊重和宽容那些学的慢的,甚至根本学不了的、没有兴趣学的学生。
既然教师是教人而不是教书,那么教师在课堂中的关注中心就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的眼睛要看着学生,心里要想着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组织、实施和调整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1、学生的情绪状态
真正好的教师要使孩子的表情变得丰富而活跃,在课堂上,我最关注的莫过于孩子的表情,他们的表情是判断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那么对我来说,最好的表情就是孩子们快乐的笑脸,我期望孩子们放松身心,自由地思考。
2、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的参与状态主要表现在参与的主动程度、深度和广度上。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有多少,是否全体学生参与了学习,是否投入了学习的全过程。
3、学生的交往状态
考查课堂上学生的交往状态,要看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我们和学生之间能否协调、沟通各自的想法,学生在交往中是否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和不同观点,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得到保护。
4、学生的思维状态
必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足够的智力劳动量,学生是否围绕重点的问题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
5、学生的生成状态
学生理解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转移的过程,而是依据其自身的经验来建构、发现和领悟的过程。
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激发、营造、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适合的教学,应当是既适切又适度的教学,只有基于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教师才能真正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