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十四今日周三
H市公交车恢复了正常通行。
H市昨天开始第五轮的核酸检测。
按照约好的时间,下午300--4;30腾讯会议,读书会继续进行。
准时开始了。仍然是第六章。
卫第一个开始了阅读。读了一面。
秋说,在亲子关系,我往往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就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很容易和孩子沟通。
井老师说了,在沟通中和老公好像更容易沟通,一次回应,一次回应,又一次回应都可以沟通下去。但和孩子就不一样,一句两句说不通,孩子就撤了。
卫说,也有这种体验。那我们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袁说,沟通没有性别。
我和儿子的沟通是这样的。
和儿子沟通一件事,立足于解决问题。如果沟通不畅,可以打电话,可以编辑文字,在孩子小时候,我会给孩子写信,把这种沟通中的不通畅耗掉。
袁还说,我们沟通就很好。孩子有什么事情,孩子都会说。
秋接了一句话:是消融。
卫说。袁,你在说的时候,我闭着眼睛体验了一下。把自己放在儿子的位置,有一种压迫感。
井老师接着说。袁,你的能量大,上一次说在家里开读书会,让家里的每个人都读读这本书《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好像要把家人都拉进来一样。
袁说:我在姐姐,妹妹弟弟中间还是有影响力的。况且我妹和她女儿沟通不好,我也觉得能帮助他们。
袁又说,我和孩子爸爸在一起的时候,孩子爸爸说害怕我。有时候碰到一些朋友,他们说我像“董明珠”。董明珠多霸气的一个女人,我很反感。
说着说着秋开始阅读。这一次读了一张。
秋说。“木板这一段很有意思。”父亲要儿子去木材堆找一块木板,孩子顺从的去了。他很想取悦父亲,自认为了解父亲的需要。他完成任务后,却发现待会的木板断了10CM.父亲很生气,大发脾气,指责儿子不聪明,而且没有把自己的要求放在心上。。在现实中沟通时要问具体,才不至于产生误会。
卫则说了“不用评价性语言。”说着容易,实际很难。
井老师分享了一句话:我见到过这样一段话:你宅在家里。这句话是这样表述的:我从这个屋子到另一个屋子,从另一个屋子到另一个屋子,从另一个屋子到另一个屋子。大家都发出了笑声。
在卫的提议下,袁读到了本章的结束。
袁读完后,说没有预习,读得坑巴。还有我听比读更专注。袁又说在和孩子的沟通时,并不是次次都和儿子做沟通,也分重要不重要。
秋接住话。我和孩子爸爸原来的关系可算找到依据了。“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最后导致厌倦对方。厌倦导致冷漠。这是人类情感中最糟糕的一个,也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来我们的关系就是这样“是的”,打架总比彼此厌倦好,打架的过程你至少还知道自己活着。
井老师接住了话,“秋,我很欣赏你。”卫第一个做出了反应“听出了调侃”秋说“我没有感受”如此........这是书上的一句话“很多人从来不去赞扬别人”。这个话题大家说开了。
卫说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赞扬给人带来的感受不一样。比如曾奇峰曾经说过:有一次我在台上分享一个我的经验,一位听众到我跟前说“曾老师,你说得太好了。我感到了强烈的攻击。”
接着大家就又让井老师当场练习“赞扬”。大家哈哈大笑。
卫又说起了一件事。口臭是当面指出来好的还是有更好的办法?在书上有这样一句话:直接的告诉他人有口臭比绕圈子更好。说一了自己的10年前的一件事。有位同事当面指出自己带来的学生:狐臭,好难闻之类,学生很难堪。卫说10年过去了,还依然没有解决。
秋说,现在我会这么做。我先保护孩子。站在孩子这一边。
袁说,我也会站在孩子这边,会拍拍孩子的肩膀,不让孩子难受,或安慰孩子。
卫说:井老师,你怎么看?
井老师讲了自己的一个见闻:一位老师不说黑人“黑人”而是说“有色”。我们也可以“扩大化,比如体味,我们大家都有啊。”井老师说,我们打击了老师,学生会看在眼里。
卫忽然说:那郭德纲。于谦会怎么说呢?
大家纷纷就这个话题又讨论起来。此时的时间已经到4:34.
大家意犹未尽,一直到4:48。井老师说,在腾讯预定的一个半小时,它也会延迟。
大家戛然而止。尾音中好像有卫的声音,大家忽的都退出了会议。
这次是第六章的第四次。下一次该第七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