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旅行·在路上旅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2017-04-23  本文已影响299人  云飞卿

三、疏朗中园

中园之美,美在亭台楼阁。

春风拂拂、庭院深深,一路走、一路看,流连于亭台楼阁之间,一如流连光景。白墙。青瓦。飞檐。翘角。亭台。楼阁。厅堂。水榭。 真实得像是在梦游,又像是游走在舞台的布景、戏剧化的空间。分不清,哪里是起、承、转、合。

梧竹幽居。小亭造型简单,是个四角攒尖的四方亭。妙在四面皆有墙壁,墙上开4个圆形的月洞,形成四个通透的漏窗。从亭前经过,各圆之间相切相交,变换多样,形成各色框景,颇见匠心。亭内一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意境清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海棠春坞。此处是封闭式的庭院书房,环境清静幽雅。院南墙有卷轴状砖额“海棠春坞”,现出浓郁的书卷气息。额下立一矮小石峰,地面略点湖石围成一小花池,内植纤竹、天竹。院内有垂丝海棠两株,故名。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与院名相应。屋内有古琴一架,明式家具若干,整体布置简洁素雅。透过屋内两侧的花窗,可窥见外面盎然的绿意,是为“活画”。看书看累了,可以弹弹琴,看看窗外的石榴、海棠,或者赤脚在小院走走,做做俯卧撑,打打太极,是读书休憩的理想之地。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玲珑馆。厅如其名,尽显玲珑之态。四周栽种纤纤翠竹,让人想起苏舜钦诗“月光穿竹翠玲珑”。馆内悬“玉壶冰”匾,语出南朝鲍照诗“清如玉壶冰”,以显主人清高不群。值得一提的是,窗户与院内铺地均为冰裂纹,以照应此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听雨轩。昔南唐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至宋,杨万里有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均可为轩名做注。听雨轩外,可见清水一泓,黄石若干,植有荷、竹、蕉数本,间以老木参天。待落雨潇潇时节,蕉叶、荷叶、竹叶,水面、屋面、地面,处处雨声。坐在屋内,视觉上有花木湿重,听觉上有雨落残荷,嗅觉上有暗香浮动,感觉上秋意飒然,叹几度春秋轮回,不知这拙政园里曾在秋天上演过几多悲欢离合?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远香堂。为中园主体建筑,乃园主王献臣接待贵客之所。堂名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四围无墙,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活动和视觉的庭柱,四壁皆是落地长窗,使整座建筑显得空灵剔透,轻盈秀美。坐在远香堂内,隔着四壁玻璃,东、西、南、北各处风景尽览无碍。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春、夏、秋、冬四亭。在远香堂北部,自左至右分布着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和绿漪亭,分别代表夏、冬、秋、春四季景观。绿漪亭(诗经曰:“绿竹漪漪”,此处有水、有竹、有鱼,故名)小巧而端方,沿池栽植垂柳、碧桃,春天之时,繁花灿烂如锦。荷风四面亭(顾名思义,以荷花得名,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夏季之时,是赏荷纳凉的绝佳之处。待霜亭(取唐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诗意,本意点出橘红时的佳境,霜降橘始红,所以必须“待”之),待秋天霜浓时,橘子正红,枫叶似火,一派燃情景象。雪香云蔚亭(上方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两侧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里可是冬天踏雪寻梅的佳处。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香洲。是一座临水而建的画舫建筑,寄托着园主纵情山水、高洁自清的情怀。命名取自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舱头悬文征明手书“香洲”匾;船尾砖额“野航”,语出杜甫诗“野航恰受两三人”。香洲的建筑手法令人叹赏,是拙政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轩、船尾是阁、阁上起楼,是为亭、台、楼、阁合为一体,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通体洒脱典雅,身姿倒映水中,越发显得纤丽雅洁。使人想起古时江南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拙政园游记(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