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美人(帝王妻妾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美人知多少。
三皇五帝的美女应该是女娲。上古母系氏族社会,以生殖和生产为美,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就是粗壮结实,故而这一时期的美人着实乏善可陈。
(夏)妺(音“mò”)喜,一名末喜,末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为喜姓。夏朝末代国王夏桀宠妃。有诗称赞妺喜的美丽:“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有施氏是东方小国,为免夏桀血洗,即献美女妺喜请降。夏桀见妺喜貌美绝伦,遂罢兵。为讨好妺喜,桀王建造倾宫(高得让人感觉倾斜),筑瑶台,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外瑶台,以此作为离宫,终日饮宴淫乐,不理政事。妺喜同伊尹联合商汤里应外合乘机起兵讨夏,夏亡。这便是“倾城倾国”之典出。
《国语·晋语一》说:“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并没有关于妺喜放荡、惑君、裂帛、裸游等等恶行。只是到了汉代以后,才有了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戏种种说法。显然,这都是后人的演义,是封建御用文人的说辞,并不是史实。
(商)苏妲己,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正称为帝辛,商纣王为贬称)根据正史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的女儿,在纣王征伐有苏氏后,有苏氏把她嫁给纣王为妃,深得纣王喜爱,立为王后。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史书上说她:“乌云叠鬓,杏脸桃腮,娇柔柳腰,眉如春山浅黛,眼若秋波宛转,脸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这可能是除了宋玉《神女赋》对美女之“神化”描述外,我们能找到的对古代美女最为出色的描写!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则描述她是“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的蛇蝎美人。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将妲己五花大绑,押往刑场斩首示众。据说在杀死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西周)褒姒,褒人所献,姓姒,故称褒姒。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褒姒少笑,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便出重赏:博褒姒一笑者,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奇计,让幽王携褒后并驾骊山,燃起逢火,擂鼓报警。诸侯国闻警驰救,却发现平安无事,又纷纷退兵,褒姒禁不住启唇而笑,幽王大喜,但从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亡。
褒姒做了犬戎的俘虏,下落不明,是她的"不笑"宣判了西周的死刑。
(春秋)毛嫱是春秋时期越国绝色美女,与西施时代相当,相传为越王爱姬。关于嫱(qiáng),的解释是这样的,嫱是“古代宫廷里的地位仅次于妃嫔的女官”。在唐·杜牧《阿房宫赋》中曾提到:“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在这个地方,“嫱”便是这个意思。最初人们对她的称道远远超过西施。她应该是“沉鱼”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韩非子》有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管子·小称》中有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可见毛嫱一直居西施之前。后毛嫱逐渐不为人知,西施则成为美的象征。东汉边让《章华赋》:“携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嫔之素肘。”
毛嫱是一种素雅美,婉淡清新,有别于西施的病态美,作为同一时代的美女,越王勾践最后却是派遣西施前往吴国迷惑吴王。越王勾践不舍得毛嫱为了政治而牺牲,这便导致了西施和毛嫱的不同结局。因为只有涉及到国家政治的美人,才能够流传下来,看看“四大美女”,我们便都知道,比西施较美的毛嫱,与丽姬一样,沉没在了苍茫的历史之海中。
(春秋)息妫是春秋时代著名的美女。陈国先祖曾为舜的后裔,世居妫水,后以此为姓,文王灭商后被封在河南舞阳一带。息妫应为陈国公主,无名无字,嫁息侯而称息妫。这是春秋的礼制。楚文王灭掉息国后将其掠为宠妾。 据记载,息妫之美由内而外,从骨到皮,可谓冰清玉洁,香艳四溢。她面若桃花,吹弹欲破,故楚国人都叫她“桃花夫人”。当时息国和蔡国是友邻,蔡侯、息侯分娶陈国美女姐妹为夫人。蔡侯偶见妻妹息妫,便垂涎三尺,并由此引发两国纷争。双方均求助于楚,于是让楚文王坐收渔翁之利,得到这位绝色美人。据传息妫入楚宫后,始终不肯开口言语。楚王十分恼火,想尽“烽火戏诸侯”之法也难博息妫一言,便迁怒于蔡国,发兵大举进攻。
息妫到底太过刚烈。起初因不能容忍姐夫蔡侯席间调戏,令丈夫息侯撺掇外人楚文王设计灭蔡国,后被蔡侯报复,引狼入室反被成为楚国宠妾。息国故人所撰县志,称息妫被掠后,三年不语,终于趁文王田猎之机,与息侯私会,双双殉情。后人在其殉情处植桃花,建桃花夫人庙以纪念她。这种说法源于武汉市黄陂、汉阳等地的民间传说。
(春秋)骊姬,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出兵攻打骊戎(古代少数民族名,西戎的一支,姬姓。在今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灭了骊戎之君,将他的女儿骊姬作为俘虏带回国内,不顾占卜人的劝阻坚持将其纳为妃子。骊姬很快以美色取得晋献公专宠,晋献公竟废去夫人齐姜(齐桓公之女),以骊姬取而代之。骊姬进而使计离间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人称“一代妖姬”。献公死了之后,大夫里克、邳郑发动三公子的党羽作乱,先后杀掉骊姬之子奚齐和骊姬妹妹少姬之子卓子,里克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谢绝,所以里克只好请他弟弟夷吾登上宝座。夷吾回国即了君位。骊姬掀起的这场轩然大波,才宣告平息。
晋献公一死,骊姬费尽心机为儿子夺取的权势,为自己夺来的地位,霎时成为一枕黄粱。骊姬空有野心却无外援,没有晋国股肱之臣和那些能征善战拥有军权的统帅相助,仅凭一肚子的阴谋诡计把晋国搅了个天翻地覆,到头来终究还是一场空。
(春秋)夏姬是郑穆公之女,自幼生得杏脸桃腮,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具有骊姬、息妫之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之狐媚,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后嫁至陈国,成夏御叔之妻,夏姬之名由此而来。据说,夏姬一直到四十多岁,仍容颜娇嫩,皮肤细腻,保持着青春少女模样。御叔早亡,夏姬以其罕有的独特魅力为国君大夫倾倒,曾三为王后,七为夫人。楚庄王灭陈后掠得夏姬,见其美艳绝伦欲纳入后宫,终为申公巫臣谏阻。将军子反欲得夏姬,亦为巫臣所劝阻。理由无非是“红颜祸水”之说。可笑的是,巫臣自己却设计夺得夏姬叛逃晋国,其家人则为子反等所灭。
夏姬被后世称为最为美丽妖娆的“性感女神"。她的名气不在中国四大美人之下。她传奇的一生掀起的惊天骇浪当然并不仅仅是靠美貌,年过四十仍让巫臣抛却家族,以那短短的四个字:“归!吾聘女”令不少渴望得到真爱的女孩们魂牵梦萦,为之动容落泪。
(春秋)西施,姓施名夷光,浙江诸暨苎萝山人,是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古典“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天生丽质,“衣褐而天下称美”。她虽穿着粗布旧衣,仍是颜如玉,肤胜雪,细腰若柳,青丝如瀑,可谓国色天香(美中不足是大脚)。擅长“响屐舞”。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勾践卧薪尝胆相联系;与浣女范郎悲喜姻缘相联系;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相联系。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头号色情间谍,西施是越王勾践灭吴雪耻的功臣之一。明代西施祠有楹联云:“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祗合铸娇姿。”便是对西施在越国灭吴中的功劳的肯定。与其他美女相比,西施身上承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对于西施的结局,一说吴亡后,与范蠡偕入五湖。这或许是后人不忍这位绝代佳人遭到可悲的结局,而流传出西施和范蠡皆隐五湖的美满姻缘的故事,以寄托对他们的同情;另一种说法则是:“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句话的意思是,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装到皮囊里沉到江里去了。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统治者,功成以后就杀功臣,这似乎是一个规律,所以勾践不会轻易地放过西施。
(春秋)郑旦,与西施结伴入吴的郑旦应该比西施更加妩媚。她出若幽兰,脸似新月,眸如秋水,虽总是愁容满面,但仍貌似天仙,秀掩古今。相传最初让吴王夫差神魂颠倒的是郑旦。可惜郑旦红颜薄命,入吴不足半载即郁闷而亡。之后,郑旦便只能成为西施光环笼罩下的一个影子。
中国春秋末年越国美人郑旦,与西施同时齐名,同被越王勾践选为进献吴国的八个美人中的一员,用以迷惑吴王夫差。在越教授以礼仪,习以歌舞。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与西施有“浣纱双姝”之称。她们来自同乡同村,入吴的职责相等。史书记载,吴王夫差见西施郑旦大悦,收西施于姑苏台,收郑旦于吴宫。后郑旦“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史官称,郑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宠”。西施名传千古,而郑旦却与草木同朽。
(战国/秦)赵姬,秦始皇生母。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出身于富商家庭,秦庄襄王赢异人的王后,善歌舞,性淫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原为邯郸城内艳冠群芳的绝色美女,巨商吕不韦的爱妾,不仅天生千娇百媚,云鬓轻挑,蛾眉淡扫,玉步轻移,体态婀娜,连歌舞也是舞步轻盈、姿态优雅、妩媚动人,故人称赵姬。据说当时邯郸城所有男子都以一睹她的丰采为快,甚至做梦都想着能一亲赵姬芳泽。赵姬曾钟情于吕不韦,而吕不韦将其献于异人。后赵姬贵为太后,仍相继于吕不韦、嫪毐淫乱于后宫,闹出不少风流韵事。
老谋深算的珠宝商吕不韦下了一盘大棋,赵姬只是其中的一颗棋子。在嬴政之前的两位君王——孝文王在位一年而死,庄襄王在位三年而死,儿子嬴政十三岁即位(有争议说嬴政是否吕不韦亲儿子,应该是,否则吕不韦早就谋反,根本不会去辅佐十三岁的赢政)然而终究人算不如天算,在极度自负和暴戾的亲儿子面前,吕不韦无法说出真相最终饮毒酒自尽于蜀地。而赵姬,对吕不韦来说,她只是一件礼物;对异人来说,她只是一件发泄工具;对赢政来说,她只是一个体现自己尽了孝道的工具;而对嫪毐来说,她只是一个助他拥有权力的工具。
(秦末汉初)虞姬为今江苏宿迁或沭阳人,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妾,名虞(一说姓虞)。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楚汉相争后期,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韩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诓项羽进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得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迷路,至乌江,感到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这年项羽31岁。
从历史和政治上来说,项羽是败军之将,刘邦是开国之勋。历史上的尔虞我诈实在难以细究以及分辩是非功过,英雄末路之时后世记得的是虞美人拨剑自刎的决绝悲壮和坚贞凄美。宋词词牌:《虞美人》据说得名于虞姬。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虞姬)”认为八千楚军被迫投降刘邦,没有一人像虞姬那样的刚烈。
(西汉)陈阿娇,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后出身显贵,善妒,自幼荣宠至极,性格骄纵率真,母亲是汉景帝刘启同母姐姐馆陶大长公主刘嫖,是两汉400年唯一的一位大长公主,地位比潘王还高,仅次于皇帝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由于她的努力刘彻得以立为太子。陈阿娇自恃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加之武帝喜新厌旧,厌弃于她。《汉书》记载: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汉书·外戚传上》记载,这位陈皇后在卫子夫出现之后,多次寻死觅活,致使汉武帝愤怒,这就是李白诗句中说的“妒深情却疏”。后来她又信用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用巫术诅咒汉武帝喜欢的后宫女子。事情败露后,楚服被处死,枭首于市。汉武帝宣布废去陈阿娇“皇后”称号,命令她退居长门宫。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负。陈娇被废后就册封卫子夫为皇后。最后陈氏郁郁而终。
汉武帝和他的曾祖父高祖刘邦一样好色,当初他娶陈皇后是因为他们是近亲,而刘彻的帝位还不稳定,所以要靠关系来稳定皇位。陈阿娇这个骄纵跋扈的"贵二代"如何能向那个被自己母亲捧上帝位的人屈意迎合?她爱刘彻,却不得法,妒恨当头以至用巫术去诅咒他所爱的卫子夫,被贬居长门宫后又以百金请司马相如为其作《长门赋》,然而君心似铁,已不能挽回。
(西汉)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为政治封号)。西汉时南郡秭归人。十七岁时便出落得丰姿俊秀,楚楚动人。(美中不足是斜肩)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便在哀怨中主动要求远嫁匈奴“和亲”。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将才貌双全的王昭君远嫁漠北。在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开创汉匈间60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 王昭君忍辱负重,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匈奴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 33岁的王昭君郁郁而终。
(西汉)班婕妤,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又擅长音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她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班氏一门,在汉代是非常显赫的家族,文武勋功,德行学问,都极一时之盛。班婕妤和东汉的班彪,班固(著《汉书》),班超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女子,面对宠爱,不骄不躁;面对谗构、嫉妒和排挤,她采取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策略,奏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得以免于赵飞燕姐妹的陷害,汉成帝允其所请。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伴着冢形碑影,又孤独地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时年约四十余岁,后葬于延陵。
班婕妤有德智有才色,只可惜遇错了人,她遇到的不是周宣王、楚庄王,或她后来的唐太宗,明太祖,而是热衷于声色犬马的汉成帝。当一个端庄的才女爱上一个色狼,其结局倒也没有太大意外:一个伴着石人石马于陵园孤寂终老,一个暴毙而亡在赵合德的宫床之上。而这对于班婕妤来说或许是她最好的结局。倘若她一直得到汉成帝宠幸,是否还会为文坛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两者相比,孰得孰失,谁又能讲得清呢?
(西汉)赵飞燕,原名宜主,是西汉成帝之皇后和哀帝时之皇太后。能歌善舞,体态纤美,轻盈如燕,相传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称“汉宫飞燕”。《赵飞燕外传》:“宜主幼聪悟,家有彭祖分脉之书,善行气术,长而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人谓之'飞燕'。合德膏滑,出浴不濡,善音辞,轻缓可听。二人皆出世色。”所谓“燕瘦环肥”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她出生卑贱,幼时流落长安,成为一名出名的歌舞妓,受汉成帝赏识被召入宫,并成为爱姬。赵飞燕受宠后又让成帝召其妹妹赵合德入宫。赵合德更美,她丰满娇媚,是和赵飞燕完全不同的类型。姐妹二人为驻颜经常使用息肌丸以致不孕。前7年,46岁的成帝在赵合德寝宫突然去世,赵合德被众人追罪,因此自杀。赵飞燕曾怂恿皇帝杀害后宫皇子,史称“赵氏乱内”。公元前一年哀帝死,王莽专政的时候,以秽乱宫廷的名义将赵飞燕废为庶人,令其被迫自杀。赵飞燕比妹妹赵合德多活了六年。
1909年在甘肃发现的南宁平阳木刻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昭、绿珠四位古代美人。关于赵飞燕的野史,无论将她的形象渲染得有多么恃娇夺宠、妖媚惑主、淫荡狐媚、阴险狠毒,但仍掩盖不了她是一个杰出的古代舞蹈家的事实。传说她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飘舞,宛若飞燕。唐代诗人徐凝在他的《汉宫曲》中形容道“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掌中舞从此成了赵飞燕的一个独有标志。
(东汉)貂婵其人,史书上并无记载,始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据传系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歌妓并养女,天生丽质,能歌善舞,体态轻盈,据说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并恰巧为王允瞧见。后人即以“闭月”形容貂婵之美貌。(美中不足是耳朵小)正史《后汉书》中,从未提及貂婵之名,它仅以很短的篇幅记录董吕之间的私人恩怨。当年董卓曾为区区小事怒杀吕布,被吕布敏捷地躲过,后来两人重修于好,董卓又派吕布去看守自己的内宅,不料吕布竟乘主人不在,与董卓的贴身婢女暗中相恋。因畏惧奸情被董卓发现,吕布求见王允,和盘托出与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结果反过来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将赴宫廷开会的董卓一举杀死。这里出现的婢女,应该就是貂婵本人,但她本是相国董卓的婢妾,与司徒王允并无干系。董卓死后,貂蝉落入了吕布之手,吕布败亡后,她又辗转到曹操手中。
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其实并无貂蝉其人,貂蝉的形象完全是后人虚构出来的,在《三国演义》之中,董卓祸乱朝纲,残忍暴戾,滥杀无辜,百姓深受其害。而群臣皆岌岌自危,即便枭雄曹操亦是行刺失败而亡命天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武功盖世吕布的白门楼上的殒命。应该说,貂婵是有人物原形的,只不过为了小说的需要被罗贯中给改编了,可惜的是,罗贯中最后也没有把她的结局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或许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而有意为之。
(南朝)张丽华,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出身兵家,聪明灵慧,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张丽华以绝世容貌闻名当时,正史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光可鉴人,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陈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通音律,又为张丽华作《玉树后庭花》:“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等词,皆是靡靡之音。唐朝诗人杜牧《夜泊秦淮》诗便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句。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破建康(南京)城,陈后主、张贵妃、孔贵嫔三人逃入景阳殿前的古井。隋军在井上拉绳,但觉异常沉重,拉上来后才发现,原来陈后主、张贵妃、孔贵嫔三人同挽一绳上来。此时张丽华全身湿透,衣裙贴身,更显秀美。晋王杨广为其丽容所动,欲纳为妾。隋军元帅高颎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娶丽华。乃命斩之。”《隋书‧高颎传》。下令把张丽华斩于青溪大中桥畔,年三十岁。留有遗言:“妾死后,乞葬于秦淮,因妾来自秦淮,出身下贱,不敢与后主合葬。”终葬于秦淮上游赏心亭井中。
世人认为,美人美则美矣。在国亡城破之际,本该为南朝最后留一抹凄美的彩霞,然而她们(陈后主、张贵妃、孔贵嫔)却未能以死殉国而选择苟且偷生。丢人现眼地硬是要等到敌人来决定她们的命运,徒然给后人留下笑柄。后人有感于此,作诗讽刺: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仓皇益见多情处,同穴甘心赴井中。唐代魏征在陈后主本纪中评论说:“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复溺淫侈之风。宾礼诸公,惟寄情于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轴,遂无骨鲠之臣,莫非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庭,临机不寤,冀以苟生,为天下笑,可不痛乎!”而在我看来,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
(北齐)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原是高纬皇后穆邪利身边的侍女,穆邪利失宠后,将冯小怜进献给高纬,高纬封冯小怜为淑妃。裨史上这样记载,小怜不仅拥有高超的按摩技能,而且自幼便经过音乐与舞蹈的严格训练。肌肤吹弹可破,吐气如兰。冯小怜的玉体曲线玲珑,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在夏天溽暑炙人的时候,则坚如玉琢,凉若冰块,是一个天生的尤物。于是高纬不管有事没事,即使是跟大臣商量国事,也常常将冯小怜拥在怀里或把她放在膝上,使议事的大臣常常羞得满脸通红,说话语无伦次。独乐不如众乐,高纬认为像冯小怜这样可爱的人,只有他一个人来独享她的美艳风情,未免暴殄天物,如能让天下的男人都能欣赏到她的玉体岂不是美事。于是就让冯小怜裸体躺在朝堂的一张案几上,并时不时作出各种动作,以千金一视,让大臣们排着队都来一览秀色。“玉体横陈”的典故即来源于此。魏徵等《隋书》:“齐后主有宠姬冯小怜,慧而有色,能弹琵琶,尤工歌儛。”577年,北齐灭亡,冯小怜与高纬被北周兵押解到长安。同年,高纬被杀,冯小怜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赐给代王宇文达,很受宇文达宠爱。宇文达妃李氏,与冯小怜争宠,冯小怜中伤李氏,几乎将李氏害死。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后,又再赐给李氏的哥哥李询,李询的母亲知道冯小怜曾迫害过自己的女儿,就令她自杀而死。
北周武帝继位之后,看到北齐后主高纬淫乱昏庸,于是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平阳(今临汾)和晋阳(今太原)。北周占领平阳后,北齐高纬居然讲出这样的话来:“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足见她的娇媚与荒唐,已令北齐后主智昏,使北齐帝国遭到覆亡的命运。
(隋唐)萧皇后,中国历史上能象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寥寥无几。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生就是人间尤物,脸似牡丹,美眸流盼,腰似杨柳,仪态万千,娇媚迷人,几乎集天下之美于一身。对于第一任丈夫杨广的暴政,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赋》委婉劝戒。她自十三岁成晋王杨广妃后,便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隋炀帝皇后、宇文化及淑妃、窦建德宠妾、两代突厥番王(处罗可汗、吉利可汗)王妃,最后又成比她小15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历经六位丈夫,在萧皇后生活的时代,连变化相对缓慢的国号都换了梁、陈、隋、唐四个。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年龄对于她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萧皇后见到李世民时,她已经四十八岁了,而李世民才三十三岁,但是在看到她的第一眼起,两人就注定了彼此的一段缘份。萧皇后在历尽种种坎坷与离乱之后,在大唐后宫里度过了人生最后18年的安宁岁月,安详地结束了一生的沧桑桃花劫运。享年约八十。她死后,唐太宗以厚礼将萧皇后葬于杨广之陵,上谥愍(同“悯”)皇后,全谥为隋炀愍皇后。
(唐)杨玉环,“四大美女”之一,古代美女中丰腴肥硕之美的象征。原系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子(共同生活了5年),雍容华贵,色压六宫。(美中不足是有狐臭)开元8年,唐玄宗让杨玉环改俗入观,号曰太真,巧妙地纳入宫中。天宝四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这时玉环刚满22岁,唐玄宗已经56岁。《旧唐书》称她:“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长恨歌》云:“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寝无容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关于杨玉环的下落,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或许证实了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后世一说远走美洲,一说逃亡日本,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