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读书手绘

要月入过万遇事都要先搞起来

2021-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阿聊不见了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热门的话题:

遇事做足准备再开始还是先搞起来?

一个高赞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人生不是做菜,不能等所有材料凑齐才下锅。

职场上我们要做的事情层出不穷。

假如纵向万事俱备才行动,事情非但不能解决反而越积越多。

努力去拼往往可以做成,不倦前行通常可以抵达目的地。

与其冥思苦想怎么解决,不如自己先搞起来。

一、搞起来反内耗 

犹豫万次不如实践一次。

越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越容易患得患失。

美国的一家报社里,有个小记者琼斯。

一次领导叫她约访大法官布兰德斯,琼斯大吃一惊,连忙拒绝;

他列举出自己不去采访的理由:无名小卒、经验不足。

觉得即便自己很想见这位名人,人家未必会接见。

他一脸失落,暗自琢磨:或许别人去了,表现得比我更好,还是别去了。

上司看了一眼他,拿起电话就拨通对方电话:

您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

电话那头传来清晰的回答:一点十五分,请准时。

琼斯听完,愣在原地,没想到自己纠结、挣扎的事情,对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成名之后的琼斯回忆道:那一刻是我二十几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能不能做到,值不值得去做;要不要试试,选择还是放弃。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的之前,习惯推演一遍,臆断可能的问题。

殊不知,拧巴和纠结会成为我们最大障碍,不断消耗心神,让自己陷入如果做了就会怎样的内耗。

反复循环,最终一事无成。

知道……却做不到……的纠结背后,是无止境的自我战斗。

内耗本身就是对执行力的阻碍。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降低自我消耗的办法,唯有立刻行动。

陷入“想做但不确定结果如何”的纠结中,不妨让自己先搞起来,前行路上,答案自然会随着时间慢慢呈现。

二、先搞起来,自有收获

生活中多数人一样,遇事、问题,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完美搞定。

但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就是有人愿意凭借自己模糊的愿景,先搞出来个雏形,一步步慢慢前行;有人则始终忧心忡忡,停滞不前。

美国保险业巨子克里蒙斯通曾说: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更重要的是,马上就做!

凡事先搞起来,通常都是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

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是机会,在岁月里辛苦的付出都会叠加起来。

我们把事情做成,固然很好;不成,我们也会在过程中积攒许多令人备受争议的经验。

三、先搞起来,才是捷径

著名公司创始人说过:做一件事,它到底靠不靠谱,你坐在家里想是没用的。

我们的风格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主意出来大体觉得靠谱,先干起来。

在行动中获得信息,不断优化调整,既不耽误事情的进程,更不会阻碍自己成长。

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团队要做一款软件,团队对这个软件的开发起了分歧。

其中一位叫瓦尼尔曾的员工,认为应该把软件做得性能强大再发布。

另一位叫斯莱默的员工,则认为一次性写出完美的代码这种事几乎不存在,应该尽快把软件发布,接受用户的使用反馈,然后进行改良。

最后的事实是,公司采纳了斯莱默的想法,在不断研发中改善产品缺陷,边做边更新迭代。

因为投入市场及时,随着用户增加,他们的设计思路越来越宽,进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职场如此,生活亦是。

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学会先上场,再适应,最后调整。

听过这样一句话:

先做起来,是在你与事情之间建立最短路径。让大脑直接从‘if’的如果,聚焦在‘how’的如何做上。

我们遇到的所有事情,从有意向到着手做,确定目标后,减去多余的忧虑,先搞起来,才是抵达目的地的捷径。

职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先做你就开启了第一步,迈出去,就算暂时停滞,最起码你也迈出去第一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