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事,故乡情乡土故事散文

那一抹红霞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80人  雨晴天空
那一抹红霞

霞出生的那天,正是下午红霞满天飞,她父亲随口说,就叫霞吧。

霞从小长得矮小,她还有一个哥哥。在家里,大家都疼爱哥哥,很少管她,而她也乖巧,很少哭闹,一张小嘴很甜。

长大后,虽然个不高,肤色也不白,走起路来,一双胖乎乎的手向外划拉着,有点扭抳的样子。

霞的父亲年轻时在村里工作,母亲还上过高中,在农村也算文化高的人。霞的母亲由于上学读书,毕业后就结婚了。农活根本不会干,别人割一畦麦子,她还一半都割不了。婆婆看她干农活太慢,索性让她在家做饭,有时一家人干活回到家,饭还没做好。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她磨叽,干活慢。大家也不怪她,随她去。

霞中学毕业后便在家,她比我大十多岁,有时去她屋里玩,桌子上放着她抄写的歌词。有时她穿着天蓝色的百褶裙,白色的上衣,安静地坐着,倒有点淑女的模样。

霞帮着母亲烧火做饭,干农活。和一帮年纪相防的女孩一起养蚕。那时,左邻右舍的邻居都夸赞她能干,她总是格格地笑,嘴巴甜甜地叫着叔叔或婶子。

大家说霞不随她母亲,长着一张能言善辩的嘴,而且嘴甜,会来事,农活也很在行。

眼看着霞到了十七岁,她哥十九岁了,己经有人跟她哥说亲了。不过她父亲不同意。后来她哥哥满脸痤疮,而且嘴笨,婚事便耽搁下来。

霞的父亲退休了,也没有说亲的人了,霞的父亲慌了。他想:赶紧想办法盖新房。几年前,霞的父亲承包了池塘,一到冬天,便穿上皮裤下去挖藕,有时累得晕头转向,回到家,霞的母亲还没做好饭。他只能吃块馒头,喝口酒,又忙着挖藕去了。

就这样,农田里的收成,卖莲藕的钱,再加上家里的积蓄,五间明亮的大瓦房盖好了。

但是,二年过去了。霞的哥哥还是那样,没有什么长进,木讷。霞的父亲一筹莫展,再加上劳累,得了病,去医院一查,己是重病。医生劝他回家休养,没必要住院了。

霞听后如晴天霹雳。家里的一切都依靠父亲,父亲病了,这个家怎么办?家里的农活差不多落在她肩上,幸亏叔叔婶婶帮忙。有时在麦地里干活,不知道流下的是泪水还是汗水,她不知道背着父母流了多少泪。她不敢想像没有父亲的日子,多么希望父亲能奇迹般地好起来!

霞的父亲是个刚强的人。他最挂念两个孩子。他坚持了一年多,最终带着遗憾、不舍撒手西去。临去时,他叮嘱自己的兄弟,一定要照顾好两个孩子。

霞那段日子憔悴不安,常常在梦中哭着醒来。她的内心是胆怯的,虽然有时伶言利齿,可心中对于未来却是惶恐的。

霞的母亲是个老实,懦弱的人。两个孩子也各有主张。她想管也管不了,看着儿女未成家,常常唉声叹气。也许是日子太沉闷,也许是她看不见希望,心中的郁闷无法排遣。有一年秋天,她母亲查出患了重病。熬了一年,也去了。

家里只有兄妹俩了,她哥去了外省当了上门女婿。

霞变得孤单了,偌大的房子,只有她一人。虽然常常在叔婶家吃饭,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她像一叶浮萍,不知飘向何方。她多么怀念父亲在的日子,那些日子多么轻松,无忧,她象父母的小公主,也倍受父母疼爱。如今,只能在梦里与他们相见。

她常常呆呆地坐在桌前,坐在下午的时光里,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叶子,落下斑斓的影子。那跳跃的光影,那缀满枝头红艳艳的山楂,父母再也看不见了。她成了这个房子的守护者,守护着过去的时光,守护着心中父母对她的疼爱。

后来霞嫁给了邻村的刘新。刘新是个能干的小伙子,因为家贫,还有一位年迈多病的母亲,婚事耽误了。刘新很体谅她,常常陪着她回娘家看看。叔婶待她很好,她也有事无事常往娘家跑。好像她不去,那些时光就会忘记。

她常常向娘家的人提及父亲。眼神里有忧伤,有神往。也许她怕大家忘了她父亲,也许是她怀念门前的山楂树,也许是怕光阴冲淡了回忆。

霞已到中年,儿子上了高中,凡事也看得透了,她学着晚饭后去村广场散步,或者跟着音乐和一群人跳段广场舞。

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心情也一天天明媚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