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此典句出自北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未:没有,不曾。
遮:遮盖,遮挡。
白雨:白色的雨点。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忽:突然。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望湖楼雨景的绝句,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的赞美之情,绘就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西湖骤雨图”。
只见乌云瞬间聚拢,大雨突如其来,然而转瞬间又雨过天晴,水天融为一体。诗中既有山的映衬,又有水的灵动,还有船的点缀,将泛舟西湖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形成极强的视觉质感。以“翻墨”形容云的迅猛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模样,让比喻运用得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痕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更是将天气从骤雨到晴朗的快速转变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顿感心旷神怡,眼前豁然开朗。
诗人坐在船上,船行至望湖楼下时,远处黑云如墨汁泼洒般迅速涌起,半边天空瞬间阴沉。紧接着,倾盆大雨倾泻而下,湖面上水花四溅,雨点大如黄豆,噼里啪啦地打在船上。不出片刻,雨过天睛,湖面如镜,水天相接,又是一派温柔明媚之景。
诗人紧扣几个关键之处,把这场突如其来又转瞬即逝的骤雨,刻画得鲜明生动、趣味盎然。
诗中以“翻墨”状云,“跳珠”写雨,点明是骤雨而非久雨。“未遮山”是骤雨特有的景致,“卷地风”解释了雨停迅速的缘由,这些如实的描写,巧妙分布于诗句中,相互呼应,烘托精妙。最后以“水如天”收束这场骤雨,余韵悠长。
诗中用“白雨”与“黑云”相互映衬,“水如天”与“卷地风”相互对照,“乱入船”与“未遮山”相互比较,处处彰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精巧匠心。
这短短二十八个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不着痕迹却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