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赏析古今中外简友广场

跟着东坡游赤壁(6)

2024-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紫湘Via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a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u)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ao)衣,戛(jia)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夜游赤壁之下。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上次来是农历七月十六,正值初秋,这次是十月十五,恰好三个月,而时令已移至孟冬,景色自然不同。

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正是“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

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蒙茸:杂乱的丛草。披:分开。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栖鹘:睡在树上的鹘。鹘,意为隼,鹰的一种。

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杂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北宋杨士贤《赤壁图》局部

划然长啸:高声长啸。悄然:静默的样子。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

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反:同“返”。返回。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第二个层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寥寥几句就营造出了一种“安谧清幽、山川寒寂”的意境。

接下来的“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

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你看,两个客人都没敢跟上来呢。

然而一只孤鹤“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又擦舟西去,让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备注:在学文言文漫谈系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