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自己,《太傻天书》{“大脑病毒”“大脑是接收器”}
头脑想把上一条剩下“大脑病毒”“大脑是接收器”讲完,还想细说时间之外,时间以内。但心里有个故事一直想讲,排队排好久了,先讲这个故事吧。
我买了一袋小蛋糕,后来不想吃想扔,对于我那时比较节约的品性,不会允许自己扔掉。
那段时间我已经看了李雪老师讲的爱与自由,《#当我遇见一个人# 》,并在尽可能满足自己。在抑郁无收入的情况下,我也尽量做到,的确是佩服我自己。有些是不用花钱,有些是要花钱的。无收入坐吃山空的前提下,节约到对自己吝啬的品性一般都要加倍呈现,我能够做到,着实是佩服。不知道怎么做到的。
回到买了想扔这个事,除了想扔,买的时候也有段小插曲。
原本我只想买两个,6块钱。女营业员跟我说买10块钱的吧,买10块钱送10块钱。我当时有些不情愿,尽管理性上,只多4块钱,要多好几个。我说不上为啥不情愿,反正就是那种不太想要这么做。她一脸鄙夷地看过来,你6块就俩,都快10块钱了。面子上有些过不去,我就说那就买了吧。
后来吃着太甜。吃两个三个那叫香甜软腻,这次吃了之后,隔段时间再吃,都觉得甜得自己吃不下。后面大脑说服自己,那还可以当早餐呢~当时我是晚上下班饿了临时想要俩,就想吃那个蛋糕。
过了段时间,情绪就来了,很想把扔掉。大脑下判断的,他不知道啊,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扔呢?多可惜吖~
大脑之前输入了物大于人,要节约,更何况现在情况不一样的指令,近期输入了满足自己的指令,但是前一指令盘踞已久,执行历史悠久,突然换成,人比物重要,满足自己,不花钱的还尚可,花了钱也没啥,花了钱又扔,就不太能接受。大脑对这一执行指令执着。
后来换另一声音,你想扔是不是。
嗯。带着情绪不满,别扭。
那就扔。现在就可以扔。
真的吗?
嗯~
(过程中还坦白了原本就不想买那么多,想买两个,然后背离心意买了好几倍的数量,以及相关情绪。)
好,愉快地谈完心了,也知道为什么买了要扔。
那个声音已经做好全部蛋糕被扔掉,心疼的准备。
最后,情绪过了。没扔。
活脱脱一个小孩儿撒娇别扭不满吖~
最后,大脑和内在声音都得到了满足。
刚开始想买两个,不想买更多,我想也是有她自己的想法。之前吃过,虽然我头脑没有特别在意这件事,显然她对这个蛋糕有她自己的认识,和当下对蛋糕的需求量确定,在接到买更多的指令就不想要,不符合这些需求和认识,但是大脑接到指令跟以前的 物重要、节约、要面子等,就对上了。然后就发生矛盾了。然后内在声音被压抑,满足了大脑的指令,内在声音有情绪了。矛盾很正常,接着矛盾调和。
你看,满足自己,其实很简单。看见,支持,和她站一条线上。
大脑判断这条路那条路都可以,那条路更近,或者两条没区别,已经走了那条,但心就是想走这条,倒回去走这条。不问为什么,不说这么做有什么用呢。一个字:好。一个字:嗯。Go!!
你看,在上面的例子中,大脑是接收器,大脑病毒,也算是包含进去了,但事先我没有特意这么想过。
大脑接收以往的指令,并照以往的指令执行。
《太傻天书》里“太傻”讲,大脑是画笔、是工具、是执行者,不是画家、创造者。
大脑没有办法面对情绪突变后,上一秒这样,下一秒那样,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没有指令教它,多变的情绪和背后的原因,他不知道,理解不了,也管不了。他会处理计算,不会转弯理解情绪和更多别的超出他指令的东西。如果完全交由他执行,他也会做。但是结果不是想要的,是他经过计算选择产生的结果。
久而久之,大脑成为了创造者,不,大脑代替了创造者的角色。由于他骨子里仍然是一枚货真价实的制造者,出不了新的,也不允许有新的产生,在不断变化的心声和环境中,造就了一堆矛盾。
这个过程中,大脑为说服其他声音,制造了便于自己执行的理由,逐渐成为阻碍通道的大脑病毒。包括以往一些认知这类原生大脑病毒。
一个人经常感觉寸步难行,做一件事很难,也就容易理解了。要让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当公司董事长,可不是架上去就OK。上去要出很多问题。
大脑本身执行的优秀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还搞了不属于他完全0基础无指令输入的新岗位新职责。
他在面临新事物用旧代码执行,经常say no,不通过,也就可以理解了。不是大脑有错,是职责分配需要调整。
创造者与制造者各司其职。
-end-❤
-❤
相关话题:
#太傻天书-太傻著[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