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不可雕的睡神——《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02章
白天睡大觉被抓了个现行,孔老师最恨言行不一,竟然从此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烂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似的墙壁没法粉饰。对宰予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孔子又说:“最初我对于人呢,听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了;现今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篇之十
古人资源匮乏,晚上点个灯火读书是很奢侈的事,挑灯上夜班更是不可能的事。除了偷鸡摸狗之徒,正经老百姓一般天黑了就钻进被窝睡觉,兴趣来了可以做传种接代的事。如果不上床,也只能在黑暗里枯坐着,练练气功之类的比较合适。
所以白天的时光极为宝贵,必须珍惜点滴光阴,抓紧时间读书和工作。谁要是大白天睡觉,那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可这位宰予同学倒好,“宰予昼寝”,白天还在睡懒觉。“昼”,白天;“寝”,躺卧,睡觉。也不知他晚上不睡觉干什么去了。作为孔门弟子,估计也不会去干坏事,也许天生就是个睡神,晚上那点时间不够他睡的,必须白天补个觉。
这要是放到现在,是个健康养生的好习惯,可孔子那个时代是绝不允许的。《易经》中早就强调,君子要自强不息。饱食终日,庸懒昏睡是君子大忌。大白天别说不让睡觉,就连寝室的门也是不能进去的,除非病得起不了身,才可以躺着。所以孔子看到弟子如此这般,气得要死,于是感叹来了。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真是一块烂木头不堪雕刻啊,粪土似的墙壁没法粉饰了。“朽”,腐朽;“朽木”,腐朽的烂木头。“雕”,雕琢、刻画。“朽木不可雕也”,腐烂的木头是不可能雕刻成器的。“粪土”指粪便、灰土等污秽的脏东西,“粪土之墙”即用肮脏不洁的垃圾材料垒起来的墙头。“杇”是泥瓦匠用来抹墙的木制抹子,另外还有一种是金属制的,叫镘。“杇”在这里用作动词,就是抹墙,把墙壁抹平。“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古人建筑大多是用泥筑墙,要找好的泥土做原料,墙才能坚固结实,粪土之墙用的是松散污秽的垃圾材料,极易倒塌,无法加以涂抹粉饰。
“于予与何诛?”,对宰予那小子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于”是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予”指宰予。“何”,什么;“诛”,责备、指责。中间那个“与”字,同“欤”,是语助词,表示语气的停顿和感叹。对宰予责备什么呢?意思就是没啥好说了,除了把他比喻为朽木和粪土之墙,还能如何指责呢?因此不必再去责备他了,已经看穿他了,不想再去教诲他了。
烂木头与烂墙头都是不堪造就的材料,自身素质存在问题,根本无法加工美化。这哪里是不责备?而是比责备更加严重的谴责。估计这话传到宰予耳朵里,这小子要惊出一身冷汗。
接下来是孔子有感而发的另一段话,想必宰予听到后,瞌睡虫肯定会跑得无影无踪。要知道,宰予是“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评为言语科的高材生,排名比子贡还要前。可想而知那张能言善辩的嘴巴,死人到他嘴里也会变成活人。在孔子面前,一定也没少吹自己的勤奋好学精神。可不料白天睡大觉被抓了个现行。孔老师最恨这种言行不一,说话不算数的骗人伎俩,这比白天睡大觉的问题要严重许多,所以孔子感到有必要从如何观察一个人的问题上,挖挖他的思想根源。
这一通感慨,估计是在另一个场合讲的,所以又加了个“子曰”,可见孔子对他这种言行不一的错误,一直耿耿于怀。“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原来我对于人,听他说什么就相信他会做什么;而今我对于人,听他说过后不能尽信,而要再观察他的行为,看看他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
说到底,宰予昼寝这事,似乎把孔夫子的三观都毁了。他把自己以往观人的一套办法推倒重来,改为既要察言更要观行。“于予与改是”,我这一观人方法的改变,都是由于宰予昼寝引起的啊。“于”,由于、因为,是介绍动作行为产生原因的介词。“予”指宰予。接下来的“与”字,跟“于予与何诛”中的“与”用法是一样的。“改”,改变、变化。“是”作代词用,“这”的意思,指观察人的这些方法。孔子最后这话,话中有话,又把宰予狠狠地批了一通。看来无论是做人处事,还是学习纪律,孔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真是十分严格。
话说回来,虽然因犯困而挨老师痛批,但宰予的才华是抹杀不了的。宰予亦称宰我,在前面的《八佾篇》里已经出场过。哀公问社时向他请教问题,他作出要杀人的暗示,孔子曾提醒过他别自作聪明,要谨慎从事。
也许是睡觉太多经常做梦的缘故,宰予是个不时会冒出奇思妙想的人,他的一些观点想法常常与孔老师的教导对着干,却也有他合理的成分,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他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当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而孔子对宰予的态度与得意弟子颜回相比,可以说是截然相反,对他总是进行批驳。看来这师徒俩算是较上劲了。
但孔子也不是对他一概否定,而是肯定宰予善于辞令的语言表达能力,认为他能办理外交。在跟从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天资聪明的宰予,人却比较懒散,思路开阔但不够勤奋,对自己要求不太高,而孔子仍然能够宽容他。严以教诲,宽以用人,不拘一格,扬长避短,这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不过后世也有人为宰予鸣冤叫屈,说宰予作为孔门高材生,学术造诣与个人修养都已达到一定高度,不会有昼寝这种低素质举动的。那样做,只是苦肉计,故意与老师配合起来演的一出双簧剧,为的是提醒学习不刻苦,求学有懈怠的晚辈弟子。这种说法,太过离奇,也就只能听听而已。
本章两个成语,应该是耳熟能详的:
朽木不可雕
听其言而观其行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刘宗周:宰予昼寝便是行不逮言本色。
《论语注疏》:此章勉人学也。此二者,以喻人之学道,当轻尺璧而重寸阴。今乃废惰昼寝,虽欲施功教之,亦终无成也。因发于宰予昼寝,言行相违,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也。
《论语义疏》:宰予惰学而昼眠也,孔子责宰予昼眠,故为之作譬也。夫名工巧匠所彫刻唯在好木,则其器乃成。若施工于烂朽之木,则其器不成。夫圬墁墙壁,若墙壁土坚实者,则易平泥光饰耳;若墁于粪土之墙,则颓壤不平。所以言此二者,言汝今当昼而寝,不可复教,譬如烂木与粪墙之不可施功也。
朱子:言其志气昏惰,教无所施。言不足责,乃所以深责之。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改此失,亦以重警之也。
范氏:君子之于学,惟日孜孜,毙而后已,唯恐其不及也。宰予昼寝,自弃孰甚焉,故夫子责之。
胡氏:宰予不能以志帅气,居然而倦,是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惰也。古之圣贤,未尝不以懈惰荒宁为惧,勤励不息自强。此孔子所以深责宰予也。……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陈祥道:良工能雕木,而不能雕既朽之木;杇者能杇墙,而不能杇粪土之墙;圣人能教人,而不能变不美之质。盖宰予足于言,而不足于行。质之不美,虽不舍昼夜,以学先王之道,孔子犹且不与;则昼寝之过,何所责哉?《春秋》责备贤者,而略于不贤,亦此意也。
何基:大抵人之气体固有强弱,而其勤怠则在于志之立不立。志苟立,则日进于精明,虽弱而必强。志不立,则日入于昏惰,虽强而亦弱。故君子为学,必先立志。此志既立,则如木有质,如墙有基,而后雕杇之功可加矣。
《四书训义》:学者之于道,知之非艰,行之维艰。知而不行,犹无知也。况乎因知而有言,而徒求之言,则有非真知而可以言者。故学莫切于力行,而言为不足贵。力行之得失,在心之勤怠而已。能言而遂谓能知,自谓已知而不复勤于力行,则君子甚恶之。故夫子于宰予而深恶之。
《大戴礼记·五帝德篇》:孔子曰:吾欲以颜色取人,于灭明邪改之;吾欲以言语取人,于予邪改之。
范宁:夫宰予者,升堂四科之流也,岂不免乎昼寝之咎以贻杇粪之讥乎?时无师徒共明劝诱之教,故托夫弊迹以为发起也。
琳公:宰予见时后学之徒将有懈废之心生,故假昼寝以发夫子切磋之教,所谓互为影响者也。
《逸周书》: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
【学习参考书目】
《大戴礼记》 《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论语全解》 《论语集说》 《论语正义》 《论语新解》 《论语集释》 《论语学案》 《四书训义》 《逸周书》 《四书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