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就是力量
我们经常听到:知识就是力量。说明知识对于人而言,是决定个人是否强大的关键因素。对于一头公牛而言,决定它是否强大的关键因素就是肌肉,它可以依靠强大的肌肉力量征服所有对手。人只靠肌肉力量征服对手是不可能的,却要靠知识的力量征服对手。
长期以来,知识就是力量,似乎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现如今,这条真理正要接受考验,它的真理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是什么力量动摇了知识就是力量这条真理的地位呢?答案就是互联网的力量。
为了能够说明互联网是“知识就是力量的掘墓人”,首先必须说清楚为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说明越有知识人就越有能量,会为人上之人。人上之人毕竟是少数人,这就说明知识就是能量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较高,一般人无法获取到足以成为人上人的知识。只有天资聪慧或富家子弟,由国家公费或自费的形式,成为国家知识渊博的顶尖人才。
在那个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一是学校教师讲授,上学需要资金,部分学生因经济困难无法完成学业;二是自学,自学成才需要大量书籍,阅读大量书籍受经济条件和时空的制约,所以,想读书获取知识也无法如愿。
在获取知识相对困难时,人与人之间的比拼,就是知识量的比拼,谁获取的知识越多就越有力量,因为别人得不到的你却能得到,你就有了优势。拥有知识的人就成为人上人,显得很有特权,你会显得那么高大上,别人只能听从于你。
但是,当获取知识的代价越来越小时,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了。比如,人的冶铁技巧还不成熟时,谁拥有铁器,谁就有特权,谁就有力量,但当人的冶铁技术成熟时,铁器普遍后,你仍然想拥有特权又得另寻出路。美国超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超强,使它在全世界拥有政治特权,而当别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增强后,它的政治特权也会随之消失。人或国家有特权,必须要有一样东西:非常有用但别人很难得到的东西。铁的用途广泛,既可以生产,又可以当兵器,当别人没有的时候,别人有求于你,你就有特权。又比如,你是一位拉牛肉面的大师傅,你有一流的技术,别人想学拉牛肉面,怎么办?只能向你请教,于是你就有了特权,因为你有拉牛肉面的丰富知识,别人不向你请教,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得拉牛肉面的技能。
知识的力量,将会因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改变,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极低,你想获取某方面的知识,只需在手机上打开网页一搜就可获取,拥有丰富知识的那位大师傅,就没有了特权,也没有了力量。那位大师傅虽拥有丰富的拉面知识,但他与常人没有太大区别,只要别人想学拉面,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自学。知识分子的特权没有了,知识带给他们能量消失了,知识已经不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力量。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知识已经不稀缺了,知识重要地位将会被思维能力取代。互联网时代,你打开手机,各类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容易造成你的思想混乱,面对此类现象,我们会不知所措。
当知识相对缺乏时,知识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而互联网时代当知识泛滥,获取知识的途径极其便捷,成本极其低廉时,知识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的大小,而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及成本高时,知识丰富的人占据绝对优势,一方面,大部分人为了获取知识生活的更好,必须有求于这些知识渊博的人,知识会成为他们生存的资本,即使有些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弱,但仍然可以凭借渊博的知识生存得很好。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以凭借知识的力量,拥有一些特权,成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成人上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掌握的知识并不比别人多,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却很强,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是,在知识相对贫乏的年代,他们的知识储量与别人存在巨大差异,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很强,但知识不足会影响他们发展的上限,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将会被打破,任何人获取知识的难易程度几乎是一样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的人将会占据优势。那么,什么样的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呢?
一个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关键是看这个人的思维能力强不强,思维能力强的人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的运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在思考的过程中,知识储备不足时,他们马上会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思维能力强的人将会成为人上人,而那些依靠优越条件获取大量知识的人,如果没有超强的思维能力,仍然不会成为人上人。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了能够在未来过得比别人优越,人与人之间进行知识储量的竞赛,而应该进行思维能力的竞赛,人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完全可以提高,在未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远比获取更多的知识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便是思维就是力量。虽说,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缺乏知识的思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当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不再那么困难时,知识储量已不是强大的关键性因素,这必将引发一场教育的根本性变革,知识至上的时代既将结来,迎来的将是一个思维至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