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生系列(十三)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124人
般雅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理解自私
最近有句流行的话:精致的皮囊千篇一律,无私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现实世界中,完全按照本我生活的人很少,社会规范不允许。超我很强大,处处严格自律的人也不多,还有一些恐怕是“圣女癌”、装范,呵呵。
大多数人都比较自我,或自私。但自私并不是心理学概念,它带着道德评判,用心理学解释或描述,可能更中正。
自私的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同理心,缺乏自我觉察能力,漠视他人的感觉和需求,坚持自己的权利和现实利益,表现为倨傲无礼,喜欢剥削和利用他人。
如果你身边有上述特点的人,已经够得上自恋型人格障碍中好几条诊断标准了。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人格失衡导致的一种病态,具有这种障碍的人常常会夸大自己重要性,夸大自己的才能和作用,幻想无止境的成功、权利、美貌等,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别人极度的赞美等。
导致的原因可能是从小得到的关爱、赞美要么太多,要么太少,或者一直顺风顺水,产生自信心膨胀或全能自恋,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当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一个人的行为时,就会放下道德评判,相处时面对对方的自私行为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态度,而非一味迁就,或者形成规则共同遵守,不搞特殊。这样做比背后生闷气或指责对方自私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