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

“ 时间知觉 ” 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2020-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北海_

​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被应用在交互设计领域,那就是时间知觉。对于时间知觉,大家或许还很陌生,但是其实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感受”,就像“视觉”、“嗅觉”一样是属于人的基本感知能力。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感觉光阴似箭,有时候却感觉度日如年呢?这其实就是时间知觉的作用,人在相同的时距内,受情绪、态度、环境等影响,对于物理时距的感知产生的差异。

在交互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师也经常会通过一些设计方法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受到愉悦,减少用户的焦躁情绪,让用户感觉时间“过的快一些”,这背后也是运用的时间知觉的理论来指导的设计。

01 什么是时间知觉

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对时间的感知和钟表上显示的时间是不一致的。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时间划分为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两种类别。

物理时间就是人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切割和划分,具备一维性、不可逆性等特征,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在钟表上看到的时间,均匀且精密,不会随着人的主观状态而改变。

而心理时间,是人对物理时间的主观认知,既可以是一维的也可以是多维的,既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正因为,我们身体中没有时间感受器,所以我很难准确的判断时间,而且心理时间会随着人的情绪、状态、所处的生活环境等影响而波动。

而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在不借助计时工具的情况下,对物理时间的长度和速度做出判断的能力,是属于人的基础感知能力,就像“嗅觉”、“视觉”一样。时间知觉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时点知觉、时距知觉和时序知觉。

时点知觉是个体对物理时间点的主观判断,比如我们通过看太阳的高度、位置,估计当前的时间点。

时距知觉是个体对物理时间段的主观判断,比如在没有借助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估计当前的交互界面已经刷新了多长时间。时距知觉,还可以分为两种子类:预估式估计和回溯式估计。在交互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的就是时距知觉。

时序知觉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感知。

02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交互设计的目的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用户的使用体验是直接和用户使用软件时所消耗的时间直接挂钩的,这个理论在工具类产品中尤为凸显。B端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减少时间消耗。

作为交互设计师,我们除了可以通过简化交互流程,减少物理操作步骤来减少用户完成某个业务目的的物理时间以外也可以结合时间知觉理论,通过设计手段来优化用户在使用软件过程中的心理时间感知。毕竟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觉时间过的飞快”才是好的用户体验的基础。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自身因素、事件因素和环境因素。

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自身的心情、兴趣和对任务的专注度都是影响时间感知的因素。人在积极状态下会感觉到时间过的飞快,专注去做事情会让用户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在红绿灯设计中,设计师通过设计有意思的动画,让用户在等待过程中可以专注于动画的变化而非“等了多久”而减少用户因为等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而事件因素是指,软件界面的交互复杂程度、信息量多少、用户要完成的任务多少,目标任务状态是否明确等客观影响因素。软件界面信息量越多、越复杂,会越让用户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在使用时对时间的感知上就会拉长物理时间,让他们感到产品很消耗时间。同时,软件的状态越不明确,越让用户感到不可控。

环境因素在软件上反应的是界面的颜色等内容,颜色的属性会对用户的心理产生影响,之所以很多企业级应用都是选择冷色调作为基础颜色,就是因为冷色调可以给用户一种安静的感受,有利于用户长期使用,相反燥热的暖色调会让人感到焦躁。

自身因素、事件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对用户时间知觉的影响是互相的,用户因为软件界面交互流程的复杂而产生负面情绪,在情绪的作用下,就会影响用户的时间感知,让用户觉得操作时间变长,用户感觉操作时间变长后,再次加重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据研究表明,用户对一秒以内的加载时长接受度较高,超过十秒的加载时长就容易让用户产生极其强烈的负面情绪。

03 以信息加载为例,交互设计中该如何运用时间知觉

除了通过优化交互流程,简化界面信息量等方法减少用户操作物理时间以外,在软件交互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信息加载。

由于硬件性能差,软件代码质量不高,交互流程复杂或并发高等原因,目前的软件还是无法避免信息加载。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设计手段,来缓解用户在信息加载过程中等待的情绪,从而起到减少用户心理时间的目的。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结合时间知觉的理论,来优化信息加载设计:

1.提供清晰的反馈状态。在信息加载界面中,我们要尽可能告知用户当前的加载状态,比如加载进度、预计加载时长、预计完成时间、后续加载流程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加强用户对加载时间的确定性,如果不告知用户这些信息的话,那么用户会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加载完而感到烦躁,甚至不愿意等待。

上面购买基金的页面,是一个非常友好的等待反馈界面,既明确告知了后续还需等待的流程,也告知了每个流程节点的明确时间,整个反馈界面非常清晰,用户看到这样的界面,就增强了用户对等待的确定性。

2.信息加载过程中也要让用户能够掌控产品。有的软件在用户发出请求后,采用模态加载界面,用户除了等待加载完成没有办法进行其他操作,这样的软件交互界面非常不友好,用户会因为限制了他的行为而感到烦躁,烦躁情绪的结果就是让用户感觉等待的时间要比实际时间长。因此,我们在设计加载界面时,也要尽量选择对用户干扰较小的设计,不要限制用户的在加载等待时的行为。

百度网盘的下载界面,在下载过程中,不会限制用户在软件中的其他行为,用户在等待下载的过程中,也可以处理其他任务。

3.分散用户对等待时间的注意力。如果当前的产品无法避免信息加载,且需要展示加载界面时,就有必要好好设计加载界面。常见的做法就是,通过一些情感化设计的动画或者传达一些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来达到分散用户等待的注意力,避免用户专注在“等待时长”上。比如美团外卖或滴滴打车等待的界面,你可以看到外卖或用车在地图上的位置,标记是移动的,移动的标记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在加载动画设计上,也可以融合品牌因素,京东App上的加载动画就是一个外卖小哥的形象,既加强了设计的趣味性又增加了品牌基因。

再比如,王者荣耀匹配界面上,会显示一些游戏的小技巧,每次匹配显示的内容都不一样,用户在等待匹配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些小技巧,分散了用户对“等待时长”的注意力,用户自然而然就会容忍不得不等待的加载。

4.优化加载策略。除了在界面设计上,我们也可以通过优化加载策略来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常见的加载策略就是,用户发出请求后,服务器处理请求,处理完成后再反馈给用户,在这种策略下,我们就自然而然就需要信息加载界面。

除了这种策略以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微信朋友圈的加载策略,当你的网络不好发送朋友圈时,你可以在发送完成后就在界面上看到反馈,但是实际上你发送的内容并没有上传至服务器,你的朋友也不会刷到你的朋友圈,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加载策略构成了的“视觉假象”,让用户不会因为网络不好,而一直等待上传成功。

5.优化硬件、软件性能,减少物理加载时间。通过不断优化底层基础,真正实现使用软件不需要等待,任何操作都能秒级响应。我也相信,信息加载时间在未来也是逐渐趋于0的。

交互设计既要优化用户操作过程中的冗余物理时间,也要通过设计手段、策略优化用户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冗余心理时间。时间知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交互设计领域具备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黄希庭教授的《探究心理时间》。

如果你觉得这篇分享对你有价值的话,也请帮我喜欢、关注、分享三连一波。欢迎关注我得个人微信公众号:野生交互  。专注于分享用户体验设计和设计师成长管理。

野生交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