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广告圈

做营销的,真该多读读《毛选》

2017-03-16  本文已影响1283人  Mr少年客
时间把缘分带到 有些事自然懂了

最近,深夜拜读《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久久折服。

说来也奇怪,上学时分,逐字背诵过,也没多大触动。

何曾想到,时至今日,竟会情不自禁地叹上一句:做营销的,真该多读读《毛选》。

就像《请回答1988》中的班主任,感概高中生的美好时光:

孩子们啊,虽然现在很累,但等你们以后年纪大了,生孩子过日子的时候,会发觉现在是最好的时光。

顷刻,又自言自语道:

现在肯定不懂是什么意思,现在这时候有多好,现在的你们又怎么会懂呢?

有些事,年少懂不了,时间把缘分带到,也就懂了。


不少人推荐过毛选,企业家尤甚。

张瑞敏、柳传志、雷军、任正非、宗庆后、冯仑、马云、史玉柱、陈天桥、张朝阳、周鸿祎......

或多或少都曾感叹过,深入研究毛选对他们做企业的帮助。

那么,毛选究竟有何魅力,引得社会各界人士如此推崇?


现代人讲认知升级,站在高维度碾压低维度的认知。

毛选,实则是毛泽东(以下简称毛)的思想结晶。

阐述了毛完整的世界观、认知体系,阐述了他是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而论起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又有谁能高过毛?


阅读毛选,我一般推荐先读第一卷的《实践论》、《矛盾论》。

先系统理解毛的认知体系,再看其是如何在实践中检验,迭代认知的?


以《实践论》为例,其剖析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先是谈了理论的历史性和辩证性。

历史性,是说理论的构建,不是无源之水,有赖于一手经验的感知;

辩证性,则是说一手经验的感知,是片面、表面的,有赖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接近本质。

这还只是阐述了理论,更重要的是后半部分剖析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要能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迭代理论。


总结一下:理论是怎么来的?

是从前的实战派总结出了事物规律,发展成理论,再将理论运用到其它事项中,进一部在实践中检验、迭代理论,才一步步发展成某一领域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是个动态的过程,这个世界是运动的,理论也要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迭代。

也就是说,不能照搬理论,遇到具体问题,也要具体分析。

上学时候,为何很难真正理解这部著作?因为其是有阅读门槛的。没有相当的阅历、以往的思考为材料,来验证毛的思想体系......自然会觉得毛选晦涩难懂,难以咂摸出味道。

当看完《实践论》、《矛盾论》,对毛的思想体系有了大概认知,再看其他篇目,就能进一步学习,毛是如何在具体事项中实践这套认知体系的?并是如何在实践中迭代革命理论的?这又和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律暗合,颇为有趣。

毛选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剖析了社会有哪些阶层?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营销上来讲,不就是消费者结构分析么?哪部分才是我们真正要抓取的目标用户?

毛选第一卷《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则是毛为了得出农民问题的解决纲领,不惜走访湖南五个县,做了整整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又让多少营销人汗颜。

广告行业,真正能做顶层策略设计的人极少,多数营销人做的背景分析,仅仅是站上了已有结论的立场,找符合这一结论的数据来背书......

而关注过史玉柱的可能也知道,他同样是会为了理解产品目标用户,真地去到商场,找消费者一个个地细聊......

雷军也曾这么说过,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毛选的第三、四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论持久战》,也不只一次强调,要在战术在重视敌人,在战略上蔑视敌人,看清问题的症结。

如此,你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史玉柱、雷军等企业家,会对毛选会如此推崇。

其他例子也不多举,如果你也是有阅历的营销人,建议您捧起毛选,好好精读一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