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和||关于止语静观的笔记与问答

2020-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安逸和

一、练习笔记

坐禅的方式:双膝与坐骨最好形成3个稳定的点,把身体撑起来,脊背挺直,不需发力。

行禅的方式:总体把握先快后慢;先一段式(大腿、小腿、脚);再两段式(提起,落下);再三段式(提起、推移、放下)。还可以有四段式(提起,上抬、推移、放下)。

正念行走时,关注点在抬起的那只脚上,支撑脚和呼吸可以忽略。

每一步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步都像生命第一步,又像最后一步。

禅修时,时时问问自己:心还在不在,心在忙些什么。

要看清行动前的动机。

坐禅时腿会疼。要了解疼痛的本质,疼痛背后有秘密。

观察疼痛:自相—有为相—共相

所缘就是禅修时关注的点,比如腹部起伏、身体感觉,这些是收集观察的材料。

正念主要是培育纯然的专注力、洞察力、智慧力。

修习正念,心的品质最重要。

观察身体感觉可以贴近,观察想法要退后一步。

正念是实践性的,不是知识性的。

正念不会告诉你发生什么,不会改变什么,也不帮助你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它只是训练你观察和觉知的能力,有可能会产生智慧,仅此而已。

重点不是觉知妄想的事情,而是觉知到产生妄想。

正念7原则:初心;接纳;耐心;不评判;非用力追求;信任;放下。

正念能产生的效果:1,高度的平静,喜悦;2,智慧,对身心、生命现象的观察。

修行的两种形式:

止(专注式禅修,奢摩地):修宁静,专注,定力;概念法;

观(内观式禅修,毗婆舍那):修智慧;真实法;如各种静观、葛印卡;

真实法是自然地,不是人们的观念制造出来的,不是推理想象的。

二、自问自答:

(一)内观是注意力向内,但有些工作需要发散注意力,如写作,创作,设计等,练习内观会有帮助吗?

答:内观修的是智慧,练好之后,触类旁通,会对与自己相关的事物高度敏感,因此会更有帮助。就好比是磨刀,将自己的专注力、定力磨得更锋利,在现实生活中会更有效率。

(二)内观中意、身、心三者是何关系?

内观中最重要的是三者的平衡:意(动机)、身体感觉、心(念)。

比如正念行走,先起意,有了意,腿会往前迈,会转弯,再身体会动,再心会跟着走。但心很容易浮动,它本性如此,很快就跑掉了,心意分离。做事情都是先起意,身再动,心再动。比如经常会有很好的心愿,减肥、学习,做事,都有意愿,心一开始也很配合,但慢慢就游离了。所以“心意相通”是很重要的。

因此正念就是不断训练心(念)的过程,需要通过内观身体感觉来实现,通过观察身体,明白很多“相”,摆脱心念的控制,从而达到智慧、平和的境地。

(三)为什么说疼痛中有奥秘?疼痛是虚幻吗?

疼不是虚幻,身体感觉不是虚幻。之所以要静观疼痛,是因为禅坐时的疼痛是可控的,没有危险后果,因此可以借由观察心的反应和模式。疼痛和身体反应都是真实的,如果大到一定程度,比如受伤或危险,当然要尽快做出反应。

(四)为什么内观要经常练习?

因为心的本质是不稳定的,游离的,它天生喜新厌旧。所以要时时觉察心性,“你喂养它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提高定力,如曾国藩所言:“无使无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写于2020年1月9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