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学院大学生活我的大学

变坏的秘诀

2017-04-29  本文已影响36人  Lion刘鑫
图片来自站酷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几希的意思是很少,这句话是说人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就一丁点儿,普通人慢慢丢失了,君子却保存着。

这些很少的东西是: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孟子把他们叫做仁义礼智之端,人之四端。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也可以这样理解,人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可是后来有人慢慢丢失人之四端,于是他们成为了普通人(或禽兽),而继续保存人之四端的人就成了君子,再把仁义礼智长养并推及到天下的就成为了圣王。

大一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非常棒,那时他们认真,负责,对未知充满好奇心。

等到了大四的时候,原来这些最朴素平常的品质却变得异常珍贵同时也异常稀少。

大学最悲剧的事情就是,在这里我们没有变得更好,而是养成了一些不该养成的习气,丢掉了一些不该丢的品质(当然我也是这大学中的“受害者”)。

工作如此,人际也如此。

面临选择的时候应该告诉自己这是该“去”还是该“存”呢?该“存”的时候现在吃亏也应该继续保持,该“去”的时候当下难受也不得不去。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意识到什么东西在“去”,什么在“存”,差别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第一次逃课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个完美理由,日而久之,当逃课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和同学之间的差别也不大,除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可是到了几年之后工作的时候,这些大学时养成的恶习才渐渐显露,不认真,不负责,轻言放弃,可能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些结果就是从你第一次逃课的时候开始的,是你每次说服自己的再次逃课的时候开始定型的。

《周易集解》说:子弑父,臣弑君也。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任何恶习,都由这个“渐”字而来,初而无形,渐而显之。

明乎去存之道,知其善恶由来渐矣,我们就能不变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