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管理之”合理的愤怒“

2022-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F公子

“此仇不报非君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愤怒”是理所当然吗?

肯定的,进而我们会列举很多压抑愤怒而身体疾病的例子;甚至于也可以举出当我们愤怒表达时,对方似乎暂时妥协了,事情似乎得到了解决的例子……

但是,真的吗?

“你怎么可以这样做?丧尽天良!”愤怒的指责,无形中让我们内在树立起一种道德高尚感,“你怎么可以这样?我就不会……”

如此愤怒的指责,也会带来暴力

想起朋友曾分享一件事情:

小兰姥姥出殡那几天,舅舅舅妈、小姨为了一些事情,互相指责、怨怼,甚至于最后指责的矛头对向了小兰的母亲……

小兰实在控制不住,愤怒地回击,质问他们“何为孝顺?何为兄弟姐妹?”一时之间,长辈间的争吵停止,但后续也埋下了祸根

一方面小兰伤痛不已,她跑到姥姥的坟上痛苦;几个舅妈事后心中有怨,全部撒气在小兰母亲身上……

看着这样的解决方案,小兰再次陷入自责

“你这么做是不负责任的、是懦弱的……”这样的指责,也会带来暴力的种子

《非暴力沟通》所说“专注于我们的需要,比评判他人是什么人,更有益于生活。”

当小兰陷入指责中时,一方面自身痛苦不已,后续陷入自责;另外一方面也剥夺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并没有变得更美好。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回顾小兰的经历,她背后尚未满足的需要是什么?我选择愤怒,是因为想要亲人之间可以和睦、友爱

她愤怒背后的需求是亲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关系和睦,而这份指责,并不会有利于这个需求的发展,甚至于事情会变得更为糟糕。

那么,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进而,当小兰静下心来,看到自己背后的需求,再去回过头体会长辈争论时的需求,他们希望被人看得起、希望得到尊重。

小兰的心,也逐渐平复了一些。

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当小兰愤怒时,她看到的是面怒狰狞的亲人,互相撕扯、虚伪、做作;当她平静时,体会到的是亲人的争论中,是渴望得到被尊重、被理解,“愤怒”也就烟消云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