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每天进步一点点非一般人群研究中||066号专题收稿

为何永远都要融入世界?

2023-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十日十月Freddie

在近代来临之前,在东方,特别是缺乏足够的大平原式农业区的日本和韩国,一些地区的贫困程度是没有下限的。

日本有部极富悲剧色彩的电影叫《楢山节考》,讲了一个由于过度贫困,扭曲了人性的悲剧。在一个小山村,有两个今天看来大逆不道的风俗:

一是,家里的老人到70岁那一年,必须被长子背着送上楢山,遗弃在荒山野岭,任凭其饿死、冻死或被豺狼虎豹吃掉。美其名曰供奉山神,其实是为了节省粮食,变相杀死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第二个风俗是,每一家人只有大儿子可以娶老婆,生孩子,其他兄弟一辈子都只能干活,没有娶妻的权利。

这真是何等邪恶的风俗!电影的感人之处就在于,在黑暗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位伟大和善良的母亲阿玲婆。她马上70岁了,她心中肯定有着马上被送上楢山的恐惧,但为儿子们,她必须燃尽了最后的血汗。她历经千辛万苦,忍受着白眼,帮中年丧妻的大儿子重新娶了老婆,也说服一位大龄女性和二儿子有了鱼水之欢。二儿子已经是中年大叔,却从来没有恋爱经历。

她完成了作为母亲的责任。这是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尤其是她用石头砸碎自己的牙齿,证明自己本已衰老,活不了多久,好让大儿子遗弃自己的时候,不要太过内疚的情节,更是让人揪心。

贫困,是充斥着整部《楢山节考》最核心的主线。这部电影上映于1983年,那是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代,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有人认为是教育日本人不要得意忘形,要忆苦思甜。

的确,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一个极度贫困的社会。拿经济来说,在农耕时代,地理禀赋直接决定着经济水平。这个国家缺乏大江大河所哺育的千里沃野,比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因此很多日本农民从未体验过所谓的大丰收,维持生计都十分困难。

贫困,是充斥着整部《楢山节考》最核心的主线。

在政治上,明治时代之前的日本天皇本质上是个虚君,不同的贵族控制着地方的政治,这种分布式的权力结构也带来了一种稳定性,让这个国家从未发生过席卷全国的大动乱。即使是日本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战国时代,战争也不过参战人数10万~20万的水平。对比中国帝制时代的战争,犹如地方治安部队的大规模冲突。

因此,日本列岛在明治维新之前,一直都只能维持一种极为低水平的均衡,相对稳定,却匮乏而压抑。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以工商立国,有限度地融入了全球,整个社会走出了极度贫困,但很多民众依然生活在贫困的边缘。真正让日本变得富裕是在二战之后,日本放弃了自不量力的帝国之梦,彻底拥抱世界,通过发展出口导向的制造业,终于步入了世界顶级发达国家的行列。

在融入世界之前,韩国也是一个超级穷国,朝鲜半岛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日本列岛半斤八两。在网上流传着韩国“部队火锅”的由来:二战后,饥饿难耐的韩国人,每天都会去搜集驻韩美军的剩菜剩饭,装好回家,然后大杂烩搞一锅,那是他们吃过的最好美味,所以“部队火锅”就成为了韩国的一道亲民菜肴,就像中国的回锅肉。

“部队火锅”的真实由来到底是什么,早已无从考证,但韩国在那个时代的落后,却是一个事实。二战之后,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即使放到当时的非洲也只是中等,和乌干达这样的国家差不多。在东亚,更是远不如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越南。但后来,韩国成为了亚洲“四小龙”里面体量最大的那一只。2021年,韩国人均GDP已上升到3.48万美元,超过了西班牙,和意大利差不多。

过去数千年,在日本和韩国这样资源匮乏,人口压力却持续存在的东亚地带,绝大多数普通人长期经受着贫困和饥饿的煎熬,真正让他们获得富足的办法最后只有一个,就是永远都要记得融入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