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日更-48

2022-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白森林forest
阅读日更-48

阅读艺术史---第48天

书籍:《世界艺术史》(第7版修订本) [A world history of art]

[英] 修·昂纳(Hugh Honour),[英] 约翰·弗莱明(John Fleming) 著,吴介祯 等 译

页码:P55

自给自足、形象始终如一、保守、一种对永恒与不朽近乎痴迷的执着,以及对于变动的迟钝与缺乏弹性,这些特点在早期古埃及艺术中就已非常明显,并且极为固执地贯穿于其整个艺术轨迹之中。公元前4世纪时,柏拉图就已指出埃及艺术已历经10000年而不变,并说引进新奇事物是不合法的。这种说法当然有此今张,但也唯有特征非常明显的艺术才能促成这种说法的出现。除了间歇性的变化和革新之外,古埃及艺术一直保有一种强烈,立即可辨的韵味,是除却中国的艺术之外,其他文明所望尘莫及的。

古埃及人对生和死的态度很特别,但至今还未能确切地解释。这种态度几乎决定了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金字塔出现之前与之后漫长的时间。法老王被视为神祇,不像苏美尔人将统治者视为神的仆人或代表。埃及人相信他们及他们忠实的臣民的不朽可以拿木乃伊而保存( 将躯体做成木乃伊,并将其和内脏分开保存是自公元前3000年中叶开始的 )。在第一王朝中发现一位公主有仆人陪葬,这种杀害奴仆以伴随主人到另一个世界的可怕习俗在许多文化中都可见到(见44页)。但无法得知的是,这种习俗在埃及有多普遍,也不清楚墓穴中放置雕塑和绘画的需要与此是否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古埃及的墓葬艺术中表现出的他们对肉体与精神之间关系的观念。这种独特的观念早在王朝时期就发展出来了。以一般的词汇来说,灵魂可分为三个不同却紧密相系的部分:卡(Ka),代表宇宙中生命力的一部分,伴随着肉体的生与死,但它全部的潜力在死后才会充分发挥。阿灵 (Akh) 代表一个人及其灵魂的 “ 实际人格 ” ,当肉体死后它便回到天堂里去。巴(Ba)比较像是鬼魂,能来去于死去的肉体。这些信仰不只见于坟墓艺术,也见于文化中的各个层面,也是吉埃及与其他文明最明显的不同处。古埃及的视觉艺术因此多是为了提供这些灵魂栖居之所:雕像成为卡、或部分卡的永久驻留的身体:浮雕描述今世的美好并保证来世也将延续这种欢乐,或是记录历史事件以保证埃及权力不坠:甚至宗教仪式的描绘也是为了确保众神不朽的福祉。

 “ 埃及人认为他们的房子只是暂时的居所,坟墓才是他们真正的家。” 希腊历史学家迪欧多鲁斯•希库路斯(Diodorus Siculus)在公元前1世纪时写道。史前时代的埃及有两种常见的埋葬方法:在三角洲的地方,是把人埋在村庄里,有时就埋在房屋下:而在南方,则埋在沙漠中挖掘的墓室(干燥的沙子可以保存尸体),并在墓室中放置食物、饮料、衣物、武器和工具。纳米尔征服下埃及并完成统一后,为死去的人建造房屋的想法才开始在南方发展,原来掩埋坟墓的沙堆变成像凳子一样的长方形平顶的墓室建筑,现今被称为马斯塔巴 (mastaba,阿拉伯文中的凳子),建材为泥砖。随着埃及的繁荣,马斯塔巴的尺寸加大,墓室也逐渐复杂。最后石头被引进,不是出于结构的考虑,而是为了覆盖地板、墙壁和便于浮雕,例如迪特的石碑。

古王国的建筑

古埃及传统认为石头建筑的发明应归功于伊蒙霍特普 (Imhotep),他是赫利奥波利斯城 (Heliopolis, 也即太阳城)中地位崇高的祭司,后来被尊为神。伊蒙霍特普不但是古埃及中最早,也是少数几位知名的建筑师之虽然他是位带有半神色彩的人物,但却留下具体实在的遗迹,亦即萨卡(Saqqara)遗址的墓室,据说那是伊蒙霍特普为第三王朝(公元前2780年至公元前2190年)的建立者乔塞尔国王 (King Zoser) 所建造的。第三王朝同时开启了所谓“古王国”(Old King-dom)的时代。许多建造上的特异处 ( 特别是阶梯式金字塔 )或许是由于缺乏石造经验的缘故,但却为以后的埃及建筑奠立了基础。这种阶梯式金字塔似乎是从马斯塔巴(石室坟墓)衍生而来 ; 在萨卡拉的马斯塔巴就是在上方加上愈来愈小的单位扩建,直到它高达60米,并且形成一个类似顶端没有庙宇的庙塔而成。其目的是要标示并保护底下27米深的墓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