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协调研报告建议:建大型商业网点应听证
随着8月18日“新一佳”破产清算案清算工作正式展开,起步于深圳、曾经辉煌一时的新一佳超市倒闭的新闻再度回归公众视野。新一佳风头最劲时,销售规模曾达到180亿元。
有媒体报道,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购物网站如亚马逊等电商巨头的激烈竞争,美国许多购物中心里的百货公司纷纷关门,美国商场业主急求对策,以新一代店铺、餐饮和娱乐设施来取代原有的大客户,避免购物中心沦为废弃大楼。
这些新闻引发人们对实体零售业发展的新一轮关注和讨论。作为促进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深圳第三产业中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深圳的商贸服务业发展如何?面临哪些困难?日前,深圳市政协围绕壮大实体经济展开专题调研,聚焦商贸服务业发展。
调研报告指出,由于消费外溢严重,大型商业网点存量、增量双高,过度竞争等原因,六成受访企业坦陈在运营中感觉“市场竞争大”。目前深圳商贸服务业进入转型创新关键变革期,报告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商贸服务业的政策、资金等扶持,引导该行业良性发展。比如,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建议采取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制度,引导企业错位发展。
现状
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12亿元
商贸服务业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是与居民联系最密切的行业之一,也是促进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市政协对商贸服务业调研数据显示,去年,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5512亿元,占GDP的总量比重达28.27%。目前深圳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230万人,是深圳第三产业中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
“近年来商贸流通业一直保持高速平稳发展的态势。”深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参与政协调研时介绍,目前深圳已形成了“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和特色商业街区”4个层级的商业体系,以及商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据了解,深圳目前有罗湖“金三角”商业区、福田中心商业区、南山后海商业中心、宝安中心商业区、龙城中心商业区、龙华新城商业中心6个市级商业中心;华侨城商业中心、蛇口商业中心、新安商业中心等19个区级商业中心;南山欧洲城、龙岗横岗眼镜城等10个特色商业街区;以及遍布全市的社区商业网络,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另外,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在深圳崛起,商业和产业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取得成效。如华强北电子市场目前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及展示平台、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珠宝展示和交易平台、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已成为集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和金融结算功能为一体的原材料批发市场。“这些商业和产业的融合在深圳体现得最为明显,这对于促进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物流等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述负责人说。
随着特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等,深圳的商业网点快速发展,且空间分布趋于均衡化。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深圳全市零售、餐饮和批发网点达到了30.4万个,营业总面积达6784.2万平方米,以2015年底城市管理总人口计算,深圳人均零售和餐饮面积达3.18平方米,高于上海、香港、东京等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2015年底,原特区外商业网点总数达22.9万个,营业总面积4551.9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市商业网点总数和总面积的75.3%和67.1%。
趋势
转型升级加快
八成连锁企业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
电商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商贸零售等行业面临巨大挑战。深圳商贸服务企业也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称,深圳商贸服企业在流通方式上加快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很多深圳传统大型商贸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谋发展,如天虹、华润万家等零售企业和华强北电子市场、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都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联合销售。同时,服务模式由单一的交易服务向集成供应服务链转型,“比如深圳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中,由提供单一的物流逐步向提供原材料、零部件采购与供应、生产、管理、运输、报关等发展,像怡亚通、创捷、顺丰等就是优秀的供应链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且逐步加快向市外扩张的步伐。截至2016年底,深圳全市零售商业(包括餐饮)共拥有连锁商号超过500个,连锁门店超过3万家。连锁企业的零售额占本地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5%,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同时,2016年,深圳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外新开网点近5000个,全国网点总数已超过7万个,年销售总额近6000亿元。
“近年来,深圳商贸服务企业加速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经营转变,总体上各行业扩张趋于理性,企业纷纷着力提升前台品质、后台能力,通过提升各环节技术含量、优化供应链等,改进和创新经营模式。大部分企业尤其重视电子数据交换、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商业智能、决策分析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80%以上的连锁经营企业已基本实现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调研报告指出。
目前深圳主要商贸服务企业正整体步入二次投资阶段,在软硬件升级、改造上投入都很大。如华强电子市场部分区域改为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专区,租金下调至以前的一半左右。问卷统计显示,深圳大部分商贸服务企业的主要创新投入流向信息化(77.0%)、新业态开发(53.9%)、终端升级(44.2%)和设施设备升级(38.5%)等方面。
问题
消费分流较为严重,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根据调研,转型升级投入大,缺乏引导和支持资金;消费外溢严重;大型商业网点存量、增量双高,过度竞争;行业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土地空间、税收等成为制约深圳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几大瓶颈。
“消费分流较为严重,影响了深圳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市经信委上述负责人说。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境外消费为1321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此外,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对实体销售的分流不断加大,而深圳缺少大型的电商交易平台,本土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的电子商务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造成了深圳消费外流进一步加剧。2016年深圳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万元,占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这还不包括医疗、教育等消费。下一步(深圳本地)零售消费增长的空间有限。”
在深圳生活的人们这几年明显发现,各种商业购物中心多了起来,甚至有些地方1平方公里内有几个大型商场并存。调研报告称,目前深圳已开业的购物中心达到了120多个,未来几年,每年还将有多个大型商业项目入市。由于无统一规划,且未实施大型商业网点听证等制度,使得深圳大型商业网点存量和增量双高,且局部分布不合理,过度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并导致同质化和过度竞争,加上近年人工成本、租金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其中百货行业的平均利润不到5%。
调查问卷显示,对于企业运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六成受访企业强调“市场竞争大”,为各项因素之首。由于转型升级投入大、新兴业态处于培育期等原因,商贸服务企业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报告指出,全市专门给予商贸流通业的扶持资金每年仅有市经信委3000万元,无法满足有效促进商贸服务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更难起到引导行业升级和激发企业创新转型的作用。问卷统计显示,在政策诉求方面,企业最关注税收优惠(75.0%)和财政资金支持(48.1%)。
建议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制定“消费回流计划”
当前深圳商贸服务业处于转型创新的关键变革阶段,行业整体进入二次投入期,实体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创新投入大。为此,报告建议政府加大对商贸服务业的资金扶持,引导行业高效创新、良性发展。具体包括调拨促消费专项资金,撬动企业共同投入,在现有“深圳消费促进月”“深圳购物节”等基础上,结合新消费热点,集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拉动消费;针对实体商贸企业的需求,专门出台“深圳市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发展”专项扶持政策;设立创业风险援助基金,支持新兴消费和模式创新等。
针对深圳商贸服务业消费分流严重等情况,报告建议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制定“消费回流计划”。如抓好前海湾保税港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特殊区域进、出口服务模式试点,大力推进前海(香港)全球商品购物中心、腾邦国际保税跨境购物展示中心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抓紧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经营平台项目建设和营运工作以及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工作;鼓励华润万家、天虹商场、百佳华、岁宝等大型商超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实现更快速、更便捷的报关流程;加快建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规划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布局。
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报告建议采取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制度,引导企业错位发展。同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比如鼓励领军商贸服务企业开展国内外并购,给予法律法规培训等专项服务;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扩大连锁经营规模,对开展连锁经营网点建设的企业,有选择性地予以开店补贴,引导各业态连锁经营企业共同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对实体和网络零售企业运用双方优势创新商业模式的给予奖励等。
在人才方面,报告建议政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社会机构开展大学生从业前岗位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机构、高校开展商贸服务业所需的数字化等人才培育项目。对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的培训予以补贴,对于外来的商贸服务业数字化人才予以住房补贴、落户积分、培训基金等政策优惠。
■数读深圳商贸服务业
发展概况
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5512亿元,占GDP的总量比重达28.27%。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230万人,是深圳第三产业中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
深圳已形成了“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和特色商业街区”4个层级的商业体系。拥有6个市级商业中心、19个区级商业中心、10个特色商业街区,以及遍布全市的社区商业网络。
截至2016年底,全市零售商业(包括餐饮)共拥有连锁商号超过500个,连锁门店超过3万家。连锁企业的零售额占本地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5%,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同时,2016年,深圳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外新开网点近5000个,全国网点总数已超过7万个,年销售总额近6000亿元。
存在问题
深圳缺少大型的电商交易平台,造成了消费外流加剧。2016年深圳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万元,占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这还不包括医疗、教育等消费。下一步(深圳本地)零售消费增长的空间有限。”
目前深圳已开业的购物中心达到了120多个,未来还将持续增加。同质化和过度竞争,加上人工成本、租金成本不断上升,使得百货行业的平均利润不到5%。60%受访商贸服务企业强调“市场竞争大”。
■专家建言
围绕创新、质量奖励优秀企业
在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书林看来,要发展深圳商贸服务业,企业、行业自身的努力非常关键,但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高书林建议,对商贸流通行业的支持,可以围绕创新、质量展开。如可以对那些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创新奖励;对那些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管理做得好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支持。“深圳市、区两级政府很多采购都是到网上去买,如果深圳零售企业做得不好,服务不到位,那可以,但事实是我们可以做好。”高书林建议深圳政府采购的零售项目可以留给深圳本土企业,支持深圳商贸零售业的发展。
增加商贸服务企业信息化补贴
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谢永明认为,目前深圳零售商业面临原有商业、盈利模式失效,品牌老化,供应链浪费等问题。该行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需要与人工智能等更好地结合。“国际上优秀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达到1.5%—2%,而我们零售业的投入比例不到0.1%。”谢永明认为,深圳实体企业家应改变思维,加大企业在信息化的投入比例,他也建议政府加大对深圳商贸服务企业投入信息化的补贴比例,提升企业竞争效率。
政府可牵头营造良好商贸氛围
“政府多牵头搭台,企业更应唱好戏。”深圳面点王饮食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和平建议,深圳可以学一些内地城市的做法,通过多举办大型购物节等商贸活动,营造好的购物环境和气氛。同时他还建议政府给予商贸服务业资金政策扶持,促进商贸服务业连锁总部在深圳的建立等。此外,对于那些解决就业人数多、交税多的商贸服务企业,建议政府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减少企业运行成本。
京基有关负责人也建议,政府在人才引进、税收方面应给予商贸服务行业大的支持,同时在营造好的商业氛围上也应有所作为。他建议深圳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编写购物或美食等地图,宣传深圳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