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世凯切入晚清

2020-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宝爸爸

        在中国的历史朝代中,明朝固然也很重要,也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一段,但清朝,特别是晚清,这个中国封建朝代的最后一环,其历史地位可能更重要。她的重要就在于带着封建王朝的标签走入了坟墓,被世界潮流裹挟着跳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朝统治的不到300年中,前200年和以往朝代区别不大,管管子民、打打边境刁民,时不时炫耀一下自以为是天朝上国的千年盛世。巨变发生在最后几十年,尤其激烈的是这最后十八年。这套书一共四本,全部写最后十八年。变化之剧烈正如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所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这东西一旦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大清朝也不是历史教科书上讲得被八国联军被日本人打得稀哩哗啦那么简单,你能发现有很多次机会,八国联军也好,凶残的日本人也好,其实离打败他们只差一口气的时间。这真是,后世翻前朝,    这最后十八年的故事从一个人物开始切入,他叫袁世凯。一提到袁士凯,你肯定立马联系到他逆历史潮流重登皇位,自封洪宪皇帝,最后淹死在全国人民的唾沫里这事,好像袁世凯这一辈子就只做了当皇帝这一件鸟事。其实袁世凯这一生还是很精彩的,也还是做了很多正面的事。袁世凯这个人物很重要,他既是晚清宪政改革的推手,又是大清灭亡的关键。虽然他也有死敌,但拉拢依靠他的人更多,以光绪为代表人物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这两派死对手都千方百计拉拢他,需要他。在清朝大厦将倾的最后时刻,慈禧死后执掌大权的隆裕太后,每天给他送帝王级别的膳食,隆裕之所以这么巴结,因为他那时几乎已经将皇族的生死命运捏在手里了。黄治军对晚清这十八年的切入,不是像当年明月那样从皇帝光绪或者慈禧或者变法六君子洋务运动什么的大人物开始,而是从袁世凯,这个看上去好像不是晚清核心人物,而实际上却是左右着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

        很多书写大人物都是从他的出生开始的,《晚清最后十八年》里的袁世凯也不例外,而且古代人总有点迷信,记录孩子出生时总喜欢加上些什么天降祥云、喜降甘霖闪现红光啥的,以显示这个生命的不同寻常。小袁同学也不例外,古时候的大户人家给孩子取名字会特别看重,就好像取了好的名字,就给这孩子的一生定了调,今后就会按照这个预设实现鸿图大展、荣华富贵。不过放在今天,我们给孩子取名字也会很重视,也会选取包含诸多美好愿望的字眼。但是有点意思的是,小袁同学取名字只能在一个字上动脑筋。袁是他们家的姓,这是不能动的,第二个世字,论辈分,小袁是世字辈,这也没办法动了,所以小袁同学名字中的两个字在他还没有生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袁世!所以动脑筋的只能是最后一个字。而很巧的是,小袁同学出生那天,家里正好收到一封信,是小袁同学爷爷的兄弟袁甲三带着部队在北方打仗,剿灭捻军得胜了。信中说“即将凯旋而归”!哎呀,这个好呀,打了大胜仗了,凯旋而归了,喜报呀!大吉大利呀!得,小袁同学的第三个字就这么定下来了,袁世凯!

        这孩子,自然是寄与了袁家极大的希望,这么一个吉祥时刻诞生的宝贝,不考个功名那怎么说得过去呢,应该是干啥啥凯旋呀!好歹家族里已经有了几个吃皇粮做大官的了,必须青出于蓝做更大的官。袁世凯后来过继给了他的叔叔袁保庆当儿子,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袁保庆也非常认真负责。一边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江宁盐法道,相当于副部级的高官。另一份工作是在家里盯着小袁同学刻苦读书。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也可能在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越努力、错越大。小袁同学接连考了两次乡试,接连两次名落孙山!乡试是科举考试中最基础的,乡试过不了,后面的会试、殿试更无从谈起。袁士凯同学满载着家族的荣耀,满怀希望,刚刚飞奔出门,就结结实实撞墙上了。一次撞完又撞第二次,然后第三次……没有第三次了,小袁同学说:“老子不念了!”根据记载,小袁同学一把火将所有的学习资料都给烧了,还边烧边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邪!”可能是小袁同学知道自己不适合走这条路,受点挫折就崩溃了。其实在古时候考科举,像小袁同学这样乡试撞墙的多了去了,别说是两次,就是二十次的也大有人在。君不见,一个贡生就从青丝少年考到两鬓斑白,有终于考成的,甚至还有永无出头之日的!

      小袁倒是干脆利落,快刀斩乱麻,生生将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大转折。从后面的历史来看,小袁幸亏果断弃文从武,听从自己的内心,跟着感觉走,回到了属于他的正确的路上。否则,万千白发贡生中很可能就有他一个,甚至像洪秀全一样,考到四十多岁,按那时候的平均寿命,再过十几年都要走完人生了,再考下去,屁都没有一个。

      小袁同学当机立断后投奔了他叔叔、也是他养父袁保庆的一个结拜兄弟—吴长庆。在吴的军队里做了一个幕僚,相当于参谋,从此开始了飞黄腾达的成功人生!

      这套书才读了个开头,就扯出一个辩证哲学问题:到底是方向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方向对了,哪怕不是很努力,慢慢熬慢慢等,也会离成功更近,只是慢一点,比如袁士凯从军,在朝鲜一呆就是13年。

      方向错了,越努力越错,比如袁士凯考科举。当然努力到死磕也是有将错误进行到底,然后否极泰来成功逆转的,比如范进,最后成是成了,可人也马上疯了,依然是悲剧一场。

      但袁世凯无疑是幸运的,他没有死磕,他敏锐地把握了内心的一丝感觉,正如他在后面的生涯中一次又一次同样敏锐地把握住内心的感觉一样。所以我感觉,一个人的最终成功并不是只靠在一开始找到正确的方向,或者不管对错死磕到底,而是他一定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某种天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