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前的第14天
我很少在头脑清醒的时候写作。
这么说也不准确。应该说,我从来不在晨光照亮整个屋子的时候写作。总是在夜里,或是零点,或是一点,一些情绪翻涌成浪,一波又一波地拍打我的小心脏,才让我提笔、或是对着屏幕敲敲打打。
今日只是忽地一瞥,发现自己竟已半年没有留下些字句了。不如此时,也算是到了一个节点,该写些什么了。
我正在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上。目光穿过交叉的砖红色钢铁线条,便落在了通往超市、这条熟悉而陌生的路。熟悉是因为,仔细想想,我便能判断宿舍和超市分别在这条路的哪一端。陌生是因为,常常我只坐电车去超市,所以这条路走得并不多。并且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这个图书馆自习,从这个角度看这条路,更是有些不习惯。
人就是很有意思。明明是一直在这里的图书馆,却从来不会想着要来。但一旦想到离开之后,可能就再也不会来这个图书馆了,便会想着走之前一定要去一次。
我就是这样落了俗的人。
但这个图书馆很不错。可以说,这所大学几乎每一幢建筑我都很喜欢。
刚进这个图书馆的时候,刹那间,《柏林苍穹下》里的画面就和眼前的实景互相交叠。自然,这个图书馆不是取景地,它只是这个大学一个小小的分支罢了。但是下沉式的自习区域,环形却方正的空间以及不加修饰的水泥墙,就让我有了这样的回想。
这种时候就觉得看书、看电影真的很重要。什么积累都没有的时候,眼前的景就只是景。但是有了知识的储备,可能就会有那么些句子或是画面,积极地浮现在脑海中,让我对眼前的景致有了专属于我的理解。
这样的联想是美的。是充实的。
半年没有写些什么,是好事,也不是好事。一来说明我烦心事确实不那么多了,二来呢,却少了些能让未来的自己回想的事情。
至今我也没有想明白,究竟是脑海里记着的事更多,还是写下来的事情记着的事更清楚。
这个问题也许永远没有解答,又或许某一天会有一个答案。就像我最近终于回答了一个多年前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究竟是有好的成绩、却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比较糟呢,还是成绩不咋地、却很清楚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比较惨。
千万别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三思、且三思。
现在我觉得,还是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却成绩不够,比较好一点。怎么说呢,成绩不好不代表你在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时能力不足。你只是在你不那么感兴趣的领域无法施展身手罢了。但是徒有好成绩却不知喜欢干什么的人,那可真不济。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
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