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是一个人的狂欢(上)

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选择健身,结果天天儿把自己累成狗一样?”
“尊严地活着,尊严地死去。”
“得,那还是我去死吧,听你这么说,我们不健身的不都是二皮脸么?”
……
事实上,这不是高调,也并非玩笑。选择健身,不是怕老,也不是怕死,是害怕自己生不如死地活着。
说是自救也不为过,就那么无知无畏地闯进健身圈儿里。翻翻当时立下的flag,依旧铁证如山地贴那儿,还好自己当初机智勇敢,没到处嚷嚷,目测扩散的范围较小,没招来谁围观,不然单凭这app上醒目的大数据,估计还是解释不了虎背坚挺,熊腰依旧的尴尬吧?
这事儿得查,严查。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些让春衫湿透,秋裤风干,称一称净重也足有半吨的汗水?
彼时不管有氧无氧,全凭着个人喜好一通折腾,卡路里燃烧了多少不知道,总之看起来效果平平。那股子热情随着汗水渐渐冷却挥发,懒意萌生,有时还会刻意找借口拖延时间。而后又会后悔,痛恨,和鄙视,痛恨自己的不自律,鄙视自己的不要强。
凡事不能坚持,终归会一切归零。可是心里应该清楚,自己不努力,没人替你坚强啊,于是每天像传销似的把这句话跟自己说上一遍,其实也是希望即使哪天真的记忆黑屏了,这句话能够练成大脑死机后下意识的本能。
想一想,健身先健脑还是有必要的,不然即便最后练成了一个四肢发达的肌肉白痴,可那绝不是我想要的自己,无论在何时,在何处。

健身原本就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虽说是运动,可又并不是枯燥又辛苦的体能训练那么简单,感觉和学习的关联方式差不多,最终它体现出的收效和你个人的运动方式,方法,资质,体质,毅力,耐力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体质的硬伤,是不可言说的痛。易胖体质喝凉水都长肉,是不可忽略的事实。这其中有先天基因的无奈,也有后天习惯的养成,所以在体能训练和控制饮食方面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
因此,永远不要小看一个保持身材的人,因为他们有常人不能比的毅力和耐力,拒绝了常人不能拒绝的诱惑。同样是挥汗如雨,眼瞧着易瘦体质们在肆无忌惮的吃喝,却如士族一样慵懒地躺瘦,那心情不是一曲《江河水》能尽诉的。
想彻底调整甚至改变体质,那么抗阻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改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加速新陈代谢,使肌肉紧实,围度曼妙。至于女生害怕力量过度练成金刚芭比?您想多了,实际上增肌比减脂更不易,需要高强度的科学训练和执行严格的饮食计划,就您那点运动量,不过是人家开局的一个热身而已……
有氧是健身族必练,而近年风靡大热的hllt更是减脂族大爱,hllt本就是为那些有健身诉求,却无时间锻炼的人群设计,课程的编排紧凑,高效,省时,很符合当下的生活节奏,确实是相当不错的混氧运动。

有氧运动中的跑步,游泳,跳操,跳绳,尊巴,搏击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跳绳,性价比很高,时间短,燃脂高,对提高心率,肺活量都有莫大功效。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瑜伽,瑜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有氧,但如果选择它作为健身辅助来说,不是如鱼得水,是锦上添花。瑜伽本就是柔韧,力量,平衡的有机结合,在我看来属于绝佳的深度拉伸。
这种动与静的糅合,刚与柔的并济,可以提高柔韧性,打开身体,减少身体伤病,推进训练强度,使身体觉知和吸收更多的能量。
说句题外话,有时我会把印度瑜伽和中国太极做以对比,太极是以意行气,意动身行,通过身形意气调动场能,达成天地人的沟通、融合,正负相持,阴阳平衡。
瑜伽以息御力,身动气绵,控制气息配合,引导,推进体式的力度和深度,一念生而百念死,专注当下,浑然一体,两者的相辅相成,来达到身体的内观与觉知,与外界空间的交流与融合。
两者在气脉的运通上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却又各具精妙,自成一统,看起来更像是“北乔峰,南慕容”遥相鼎立的气势和格局。

回归正题,日常训练顺序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热身,必不可少。是预热经络,打开身体,减少伤病的有效方式,千万别嫌麻烦,省略一步,会招来后患无穷。
无氧。力量储备。
有氧。刷脂利器。
拉伸。拉伸更有必要,舒缓紧张肌肉,拉长身体线条,调整呼吸,更好的吸收运动能量。虎头蛇尾的训练不仅不完美,也是“危险”的,你害怕的大象腿之类的,正慢慢靠近你哦。总之,热身和拉伸,至少要占到训练总时间的 20%,甚至更多。
在运动前1~2小时,建议吃些粗粮和蔬菜,运动后1小时再进食,注意补充蛋白质。运动强度别太大也别太小,达到燃脂心率最好,燃脂心率的范围:(220-年龄)x 60% ~ (220-年龄)x 80%。

这些都练了?
都练了。
练了也未必就出你梦寐以求的马甲线。别看你虐腹千百次,没用。
马甲线其实每个人都有,就藏在你手感暄软的肚腩下面,仿佛是千年不化的积雪下面,巍峨起伏的阿尔卑斯山。
练吧,练多久不重要,马甲线出不出最重要还是得看体脂率。体脂率是身体脂肪占体重的比率,和bmi指数完全不是一回事。
每个人的体重要结合身高来看,BMI=体重(kg)/身高m2,BMI ≥24属于超重,BMI<18.5可能有健康风险。只有当男士体脂率降低到20%以下,女生体脂率在15%-17%,你想要的马甲线才会玲珑毕露。
前提是轻点嘚瑟,控制好饮食,保持运动一样都不能少,否则:积雪依旧是积雪,山脉始终是山脉。

老话说,嘴馋身子受苦,没错儿,吃进去的,总是要还的,口腹之欲,从某个角度来说,未必就是福,难道就不是祸从口入吗?高脂高热的胡吃海塞,到最后没有三高冒顶,至少也会厚赠你个将军肚、游泳圈啥的吧?
来,附赠您一个指标,看看自己超标没?腰臀比(WHR)=腰围/臀围,健康腰臀比:女性<0.8,男性<0.95。
所以,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决定了你的生命轨迹的部分曲线。健身圈有句至理名言说:七分吃三分练。你应该看得出,吃的比重要远远高于运动。
所以,搭配饮食,把握好热量差,高蛋白,中碳水,低脂肪才是饮食正解,在全天饮食中,建议碳水化合物占比50%~60%,蛋白质占比15%~20%,脂肪占比20%~30%。
如果不运动,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建议4:4:2,如果晚上有运动,三餐热量建议3:4:3。
肥胖不是因为营养过剩,而是营养不良,只有营养均衡才能拥有健康匀称的形体。争取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吃够25种食物。很多人在减脂期间皮肤粗糙、脱发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饮食不均,营养失调,因为缺乏蛋白质引起的,需要大量补充肉、蛋、鱼、豆、奶类。
正常饮食,辅以合适的运动,当热量消耗〉热量摄入,才能持续有效地保持或减重。说到底,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您扛着杠铃睡都没用。

趟过这道河,还有下座山。来,继续。
有许多资深健身者后期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平台期。当体重、体脂、围度一个月不变才算到了平台期。遇到平台期时,建议每天多吃一两肉,少吃一两饭,调换运动类型。
即使是最后减重成功,至少要用3个月的时间进行过渡,每周至少要运动2次。千万别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为所欲为了,从此美食与美体皆不辜负,错,当你打算放纵的那一刻开始,一切都将卷土重来……
所以,健身从来就不是一时兴起,一旦投入,会慢慢研磨成你的生活习惯,甚至是生命拓展的一部分,逼迫你与天性对垒,与欲望抗衡,与自己斗争。这就是一个人的狂欢,即使孤独。
因为,你怎样过一天,就是怎样过一生。面对那些流星雨一样的糟糕和不如意,放弃?沉沦?在深夜里哭过痛过以后,唯有带着这种温和的力量,继续坚不可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