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碎了水杯?
9月15日
下午上课前,同学们都在手忙脚乱的找自己的本子 ,只听“啪”的一声,巨大的响声,传遍了整个教室,教室里顿时变的鸦雀无声,大家一起看向发出声音的地方 ,说:“xx同学,你竟然把老师的杯子给打碎了,你完蛋了。 等老师来了, 就看老师怎样罚你吧!”
这是可馨同学写的日记。她用初写日记的笔,详细记录了水杯被打碎的情景以及同学的惶恐。我走进教室,也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只是那么多学生,我也不晓得到底是谁打碎了水杯?在我进屋的一霎那,一切都安静了,本也不找了,他们迅速都坐到了自己的座位。等待我的审问,等待我的批评,等待我的让赔。
那个水杯是同事刚送给我的,我也料到在教室的堂桌上放,迟早会被打碎,却没有走一步拿一步。听到那喳喳的吵闹,看到一地的碎片,再看一片恐慌的安静,心里一片杂陈,按捺不住怒火,把桌上的本子一下都扔到地上,却没再追究到底是谁干的。
第二天,发现只有可馨一人日记中记录,很是欣慰,还好有人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与众不同的事情,并用恰当的词句表达所见所闻,堪当班里日记楷模。我毫不犹豫的批了“A+”,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日记内容,并点评“写的有新鲜感。不像有的同学,看老师昨天读了宇涵的挖陷阱日记,今天都写挖陷阱,读了**的吃米饭日记,今天多数都吃米饭。”然后,我又说了“你们的水杯烂了,会不让赔么?一个人来拿本了,水杯会烂么?那么多同学,那么多手,水杯不烂才怪呢?所有人都有过错,认识不到自己错误,还在推卸责任?”
水杯本易碎,同学们本就没规矩,又有些自私。如果能唤醒他们的规矩意识和同学相处时的宽容,破碎的水杯价值反而升华了。
(二)
9月15日
今天,上课铃响了。这一节课上的是自习课,在写作业的时候,一不留神把一个字写错了。心里很着急,想这可怎么办呢?这时老师来到了我的身边,好像看到了我的心思,本子上的黑圈圈。这时,老师从讲台上盒了个东西,啊,我一看原来是块橡皮,当时我里很感动。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学习。谢谢老师给我的关心。
这是孙士博同学的日记。前天下午,他上课不认真写作业,导致放学时作业还没交,我把他留下来。他妈妈下班来接她,等了半天,看他瞪着题不会写,就在书上帮他找答案。我看到心里很不平静,生气地说“这样子,孩子怎么进步?就像她不会张嘴吃饭,你硬往嘴里塞一样。他不会走路,你扶着他走,但最终是家长放手。他不会了,你可以教他,让他自己动脑筋找答案。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家长怔怔的说“他老不写完,你不是老不能回去么?”为我考虑的家长!“他不写,我也可以回去的。”我只是让他有个学习态度,写错也是努力,不写字不配上学!——我和家长的心在两条道上。没有午休,上了三节课,我已筋疲力尽。让都回去了,家长问我家庭作业,我已说过为由,不再重复。心里恼怒学生上课不听讲,家长不会教育。
回家之后,又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过分,但也没力气去解释。第二天上课,看到士博上课有所改变,就借了堂桌上的橡皮让他用,没想到却触动了他的心。
教育,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