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读书会100天读书会哲思100天读书

81/100《教育原理》教育目的

2019-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阳关丹阳
这本书是陈桂生教授所著,初稿完成于1990年,第二版出版于2000年,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现在的我们知道这个奖有多难得了。

今天先看了教育目的这一章。

该章的结构是:

1.教育目的取向的演变

2.当代终身教育的目的取向

3.教育目的的主体

4.教育目的的机制问题

从历史演变到当代的取向,体现了其中发展的过程,而当代的教育目的取向以《学会生存》一书的观点为依据。明确了目的之后,再来看是“谁的目的”,进而讲怎么保证目的的实现。逻辑顺序是:是什么,谁来做,怎么做。

这里就记录一下当代终身教育为特征的教育目的,以及我的理解:

总体上教育目的要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转变为“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

1.科学的人道主义,就是在科学素养中考虑人的需求。不是把科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把科学知识作为重新探索的出发点,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还要具备科学精神。方法和精神,才是真正重要的。

2.培养创造性。有的教育是有可能会抑制创造精神的。我们现在的很多注重记和背的考试,是否就是用现成的模式在压抑学生的个人表达和个人能力的探索。

3.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这是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世界的需要。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现在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感受和利益第一,这也是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成因。

4.培养“完善的人”。教育应该尊重人格,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要完善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教育要给我们认知自我的智慧和完善自我的力量。

要完成这些教育目的,还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要有机制,要有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然而即便有了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校依然是不同的个体,如果抹杀了他们的个性,那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育是否应该有标准?是否应该有量化的标准?这是永恒的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