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做些“无用”的事
《白说》写到:“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然而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是有用的事?”
“比如在高等学府里,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都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功利性极强:‘我该怎么办?’‘应该怎么选择?’‘你直接告诉我一个答案?’”
提问题的人,只想要一个有用的答案。有用的答案都需要时间,答案在时间里。很多的道理,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会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01 如果只做有用的事,日子会不会变得乏味?
因为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受思想的洗礼,我们似乎习惯了只做有用的事。
念书的时候,家长觉得看“闲书”没用,画画没用,爱好没用,不能高考加分的,都是无用的事。中考重要,高考重要,一切都排在它们后面。然而什么是无用的事?那些喜欢,就真的无用?多年后的我们,恰恰在那些无用的喜欢里,有着自己的兴趣。没有这些兴趣爱好,生活会很无趣吧!
我们不能只看有用的东西,也要学会汲取无用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样子。
02 那些 “无用”的闲逛,却是我的乐趣所在。
“我们总认为‘闲逛’是没用的,我们讲究‘直达’,工作、生活,都是功利地直奔目标,过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知何时起,旅行里的我们,习惯了去拥挤的景点,直奔目的打卡拍照。而不是用眼睛好好看看风景,放慢脚步,感受那的人文气息。
陪母亲游故宫,透过被漆得铮亮的宫殿,已寻不到历史的痕迹。一座座宫殿都是似曾相识的样子,氛围是人满为患。我有兴趣看的只剩宫殿的建筑样式,多看几眼地砖,心里想的却是被换过吧!因为那里,已经看不清时间的痕迹。只能通过仰视宫殿建筑的精细处,赞叹设计的精妙,听着讲解,来想象这里曾有的样子。
闲逛在北京的胡同,青砖灰瓦间,看到那里百年来,留下的样子。街头巷尾间,看到日子的烟火气,听到一走一过间传进耳朵的生活细语。百年的古树就竖立在那,它是时间的见证者。没有拥挤,不用赶时间,人是闲适、舒服的。
我通过生活在这的人,来认识这个地方,来了解这的习俗与传承。
那些直奔目的打卡的景点,并没有留下多少记忆。那些看似没用的闲逛,却是旅行里,记忆最深的样子。
03 闲下来时,做点“无用”的事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习惯与自己对话,也不习惯仰望星空。哪怕有点闲,也不知做什么好,打发时间就是习惯性的刷手机。“手机消磨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能够带来的好处。”
有点闲的时候,试着自己待一会儿,泡上一杯清茶,静下来与自己内心对话。
读书也是打发无聊的好方式。阅读不一定就会带给你什么,但是“书读久了,总会信点儿什么。”那些看似无用的道理,在你遇到某件事儿的时候,也许就有用了。
“通过与别人的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都会读到自己。
引文 《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