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做个朝四暮三的人
提起“朝三暮四”这个词,大家相视暧昧一笑,似乎和喜新厌旧、三妻四妾混为一类,现在多用来形容不够专一,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但这个词的本意原并不是这样。它来自《庄子·齐物论》,讲的是关于一位老爷爷和猴子的故事。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这段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叫狙[jū]公,最喜欢猴子。为了养猴子,他把家产几乎花光了,后来实在供不起了,就对猴子说:“我给你们吃栗子,每天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朝三暮四),怎么样?”猴子都不满意,又是跳,又是叫。
狙公马上改口说:“那就这么办吧。我每天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朝四暮三),你们总该满意了吧?”猴子都高兴起来。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有名的故事大王之一,其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比如——
佛系员工捂着嘴笑,交头接耳的说:瞧瞧这群傻猴!早晚加起来不都一样是七个吗?能量守恒定律嘛,根本没差别。或早,或晚,幸福就在那里。努力归努力,还是要注意姿势,不要拼的太难看哦!
中年经理喝了一口枸杞大枣茶,慢条斯理的说:非也非也!早吃好、晚吃少,虽然数量一样,效果大不同。养生之道,懂不?
人力资源点点头,赞同的说:总数不变的情况下,资源配置是门大学问!就像员工薪资,总共那么一碗,早点儿给还是晚点给,每月发还是年底发,这管理水平和绩效考核效果绝对不一样。
财务总监环顾四周,微微一笑,轻轻地拿出计算器:各位,复利了解一下?
我就想做个朝四暮三的人为何朝四暮三比朝三暮四好呢?
1.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次序很重要
假如你的一生可以得到700万。
一种方案是:先给你400万,十年后再给你300万;另外一个方案是相反,仍隔十年,不过这次先给你300万。你怎么选?
400万不算投资,啥也不做就存银行里,仅使用复利。10年后的利息,两者相差将近100万。这里面的无形的差别,还没包括时间、机会成本以及快速迭代之上的巨大的利润等。
起步只差一点点,但就这一点点的差别,经过时间的发酵,差距越拉越大,最终形成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说,没有必要憋大招,小步试错,有利于迭代。
在迭代排序面前,朝四暮三完胜首局。
我就想做个朝四暮三的人2.水平类似情况下,前期基础投入很重要
拿微信来说吧。今天,人们都已经非常熟悉和依赖微信,用它来聊天、支付、玩游戏、叫车、定票……觉得一切都是如此天经地义。
而微信最早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在熟人间免费发照片和讯息的产品,而且还比小米公司的米聊晚两个月推出。
这两款产品的起步功能基本一样,甚至一段时间里米聊的用户比微信还多2倍。但为什么微信现在能够独步天下,而米聊却无人知晓呢?
因为腾讯前期的投入,比小米多得多,也强大的多。
腾讯在做微信之前,做了十年的腾讯邮箱,我们都知道,那是全国最大的邮箱服务平台。它有一个很强的功能是超大附件,要有强大的服务器功能保证,确保系统不崩溃。
微信的背后,是数十万台服务器支撑微信的数据流量。腾讯前期的系统能力建设投入,是小米无法逾越的。
所以两个前端体验基本一致的产品,你用微信,永远都会觉得很快,而米聊有时慢、有时卡,偶尔还会系统崩溃。两个产品的区别在这里就开始迅速拉开。
所以,前期基础投入多or后期再发力,从微信的例子中看,是前者更胜一筹。
朝四暮三再赢一局。
3.学习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早点知道很重要
我们父母当年的口号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为这句话,不知道多少孩子的童年都淹没在题山卷海之中,恨毒了这讨厌透顶的理论。为什么现在又要提趁早呢?这不是历史的倒退吗?
当然不是。因为学习和考试不一样。
如果你每天比别人多搬10%的砖,那么十年后,你还是比别人多10%的砖。
可是,如果你每天比别人多学习10%的时间,那么十年后,你比别人多的可能就是一片海阔天空。
因为你学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知道的越多,会做的事就越多。做的事越多,机会就越多。机会越多,你就学的更多。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正反馈。学习就像投资理财一样,一旦启动,利滚利,停不下来的迸发,日益精进。
投入相同的时间成本,朝四暮三比朝三暮四要赚的多。
我就想做个朝四暮三的人人类嘲笑猴子不知朝三暮四之同。
上帝嘲笑人类不知朝四暮三之差。
所以,万能的上帝啊,倘若条件有限,请让我做个朝四暮三的人;倘若没有限制,让我做一只会自己找栗子,还能随便吃的猴子就更好,阿门。
我就想做个朝四暮三的人(尊重原创,如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作者;文中图片来自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