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世界—我们一起走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一个曾经的熊孩子告诉你,熊孩子犯熊时,他都在想什么

2019-05-10  本文已影响5人  海棠女侠

(一)

我并不知道自己曾经也是个熊孩子的,直到昨天朋友聚会。

几位妈妈中除了晶晶,其他都生的是小棉袄。于是,在我们几个感慨小棉袄有多可爱多贴心时,晶晶一脸无奈、痛心疾首地数落起儿子的一堆罪状:

跟小朋友一起玩时,打架,抢东西,搞破坏;买玩具时刚付完款说不要了,要换别的,不给就撒泼打滚不起来;不能打、不能说,人小还特别有主义;特别担心长大了会学坏……

听着听着,我浑身一激灵,等等,这些话怎么这么耳熟呢?简直跟我爹妈唠叨我小时候的一模一样!

打小我爹妈对我的评价就是:特别有主意,胆子大,脸皮厚,心野,啥都想干、啥都想尝试,爱当领导,不害臊,没脸没皮(这哪像说一个女孩子啊啊,可是千真万确,我小时候爹妈就是这么说我的)。至今还有几件事,逢年过节都会被他们拎出来说道:

三岁多时跟爹妈去赶集,我一个人拿着棍子去捅人家挂在窗台下面的腊肉,被逮个正着;

五岁多时跟大人们一起看《新白娘子传奇》,在邻居家为点小事我撒泼打滚,邻居叫了我爹领我回家,我爹觉得脸面无光,出门直接一脚把我踹飞了;

小学五年级去爬了老师家卧室房间的窗户,被老师揪着耳朵拎了下来

时不时有家长领着小孩来我家告状,说我欺负人家闺女,把人家都骂哭了;

……

我记得很清楚,直到高中以前,我挨打的节奏都是半年一小打,一年一大打,挨骂、关禁闭等更是家常便饭。打我的工具,有我妈特意从山上寻回来的小青竹条,长约两米,小拇指粗细,甩在身上跟鞭子一样有劲道,嗖嗖作响;还有家里的鸡毛掸子,最严重一次被我爸一掸子抽我背上,直接断成了三截;再不然直接用手巴掌呼,三年级时一次挨打,一个星期上课我坐不了板凳,坐得下去站就不敢站起来,或者站起来了不敢再坐,屁股上红色、紫的、黑的足足半个月才消退。

这么个打法,按理来说我得服了吧。然而并没有。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我不服,因为我觉得每一件事自己都特别占理儿:

拿棍子去捅别人腊肉,是因为那东西挂在那儿晃晃荡荡,我只是想戳它一下而已,并不是如爹妈说的“想偷吃”;

看电视时撒泼,是因为我要求在插播广告期间换台,说不定其他台有更好看的节目啊,总比干等着看广告强,可是拿遥控器的人不乐意;

爬老师家窗户,是因为那天老师迟迟没有来上课,我去敲门没有人回应,然后我才爬的窗户。爬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那是卧室窗户啊,何况下来后我也没跟同学们说看到了什么;

跟别人吵架惹得人家长上门告状:这怎么能怪我呢,吵不赢是人家孩子自己没本事,或者本来就没道理,我也没打人家,哭是人家自己要哭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二)

别问我为什么每件事都记得清。

如果你因为某一件事被爹妈狠狠修理过,打得你哭爹叫娘,完全下不来床,你也会记忆尤新,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无比冤枉、无比憋屈的事。

所以这么多年,每次跟我爹吵架,我都会翻旧账:怎么会有你这样狠的爹,对亲闺女下那样的重手!

可是昨天晶晶特别诚恳的跟我说:你应该感谢你爸的,真的,应该特别感谢他的。我特别能体会你爹当年的心情,你知道他得忍的多辛苦,才是没有在众人面前打你,而是出了门一脚才把你踹飞?就冲这给你留面子的几分钟,你都应该特别感谢他!

瓦特?

我当年有那么讨厌?

(三)

熊孩子都不认为自己“熊”的。至少我是一直这么认为。

而成年以后,心平气和地再去回想自己当年的种种行为(真的是心平气和,没有再美化自己。我也是有儿子的,我也怕风水轮流转啊),还是想为熊孩子叫屈:谁说熊孩子一定会学坏?明明都是高潜力人才!且看:

熊孩子特征一: 自主意识强。外在表现为极有主意,不听劝;遇见不顺心意的事情就会炸毛,比如撒泼打滚、情绪歇斯底里;喜欢出风头,当领导。

易引发结果:孩子太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边界感,不能区分“我的”与“他人的”之间的区别,不能体察别人的情绪,做事情横冲直闯,缺少分寸感。

但是,这种特征同样可以带来正面的结果:孩子有担当,敢于担责,面对困难和问题绝不逃避;由于敢于发表意见,有天然领导力,气势足;在良好的熏陶下更容易树立远大理想,且目标坚定,不会随波逐流。

妥妥的领袖风范啊。

熊孩子特征二:自尊感较低,表现为脸皮厚,不怕打,不怕说,不怕异样眼光。

易引发结果:对家长的各种打击完全免疫,家长管教成本增加;太不在意外界评价,丧失评价纠错机制,行为容易跑偏,严重情况下可能走上歧路,违背公序良俗。

但是,其正面结果是:心理承受能力强,抗挫能力强,心理弹性好。甚至越是有人关注的场合,个人实力会发挥的越好。

这种孩子,天生适合大场面!

(四)

所以,要如何管教熊孩子?我以为,紧紧抓住“高自主意识”、“低自尊”这两点,就可以事半功倍。

针对孩子的高自主意识,要给予满足与弱化。满足并不意味对孩子的每一个需求都有求必应,而是去“看见”他的思维过程,满足他的“自主感”。弱化也并不意味着打击孩子的自我,而是家长通过真正的接纳与倾听,与孩子一起梳理他思维的盲区,让他看到被强大的“自我”所忽视的他人感受,以及这世界复杂的运行规则;

这同时也意味着,如果有熊孩子招惹你,不要对抗他,他会更兴奋;也不要忽视他,他会很愤怒。最好的应对办法是:我们坐下来聊聊你神奇的想法?他会很开心。

而针对孩子的低自尊,则要区分两种情况。如果孩子时因为“放弃了”而没脸没皮,那家长需要给予更多尊重与平常心,以尊重去唤醒孩子的更多荣耀感,以平常心去面对孩子的偶尔的“挑衅”。但是对于那些表面嘻嘻哈哈但是内心无比强大的孩子,低自尊简直就是未来人生战场上无往不胜的利器,我把自己都踩在脚底下了,还害怕什么打击?这样的孩子,请给我来一打!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我不是在为“熊孩子”讨厌的行为正名,只是希望,更多父母能看到熊孩子的内心。“熊孩子”不是天生具有破坏性的,他只是内心有一团火,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燃烧。请给予“熊孩子”更多的耐心与指导,让这团火变成温暖的亮光,去照亮他人生的前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