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讨厌并不可怕
日本诗人小林一茶写出了无数清丽绝俗的俳句,那些诗句里,竟然有这么一句:“飞雁们,咕哝咕哝地,聊我的是非吗?”
当然也是别有情趣,但又有点滑稽。有时候觉得,宇宙那么大,黑洞照片都出来了,但人们最常想到的,还是人与人之间那点各式各类的破事,比如说,被传是非或者研究是非。
连孩子也不例外。近期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对他不友善的人,说对方还对说服自己的好朋友孤立自己,孩子对此委屈,却不知这只是成年世界的一种预演。
有时候,对方也不是坏人,只是需要这么一些是是非非,孤立或者联合,来给自己的人际生活增加亲密感和粘合度,甚至,也许是情趣。
我曾经有一次被空投到一个集体中,因为是迟来的一员,就感到了一种没有理由的排斥和被孤立。(当然也许我没有主动融入就是理由。)我第一次必须24小时与一群随时组成的陌生伙伴相处,完全无法确定与她们是否投缘。
我错过了一个集体互相熟悉、建立情谊的黄金时间。在我未来临的时候,她们已经建立了共同的话题,有了默契的梗,不需要说全就能明白的笑料。我成为一个局外人,不知道她们这些天关心的是什么,而人群,却往往需要一个异类来作为话题,增加彼此的亲密感,提升滋味,我,就成了那个异类。
曾经被孤立过,使我能理解这么一种残忍,人们会因为一个随机的缺点,一个偶然的机缘,就把你踢出局,让你成为人群的对立者;人们需要这种敌意,仿佛一点调料,一种粘合剂。
我有个朋友遇到了更棘手的情况,讨厌她的人恰好是她在工作上需要合作的对象。她说自己的生活曾经为此很受影响,她也想过因此换个工作。但后来她想通了,是别人讨厌自己,那是对方的事。她想,既然自己并不愿意因此换一个工作,那么这就是自己的选择,那就接受这个选择的代价,包括不被合作伙伴喜欢的代价。她选择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依然真诚地与对方合作。虽然说她也没有因此而使对方对自己的态度从讨厌变成喜欢,但是起码彼此情绪上的对抗在消失,两个人的合作慢慢地不再受到影响。
我意识到自己不介意别人的讨厌,是有一次,有人面对面给我一个令我意外的评价之后,我竟没有反驳和解释,只是说,好的。我意识到人在人群中要受到误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并不会比被树上落下的美果或者空中飞过的小鸟撒一泡粪便更难得。
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作何想法就像控制不了树的生长和云的变幻,有时候不妨理解为这是缘份的安排,十分冷淡存知己的做法,想必是更接受这种安排的人,也会是更充实的人。
后来我回想,被孤立的时候,是我读书最多、工作最有效率的时候。人群是温暖的,但同时也是拖累。
被孤立并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人之所以恐惧,原因在一本叫《被讨厌的勇气》的书中写得很清楚:
“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哲学家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之为倾向性。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是被讨厌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印章,它意味着一种终极失败,你的一切价值很可能因此而归之为零。”
这本书对此提出一个明确的说法:自由就是被人讨厌。当你被某人或者某些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如果有人讨厌你,那不是你的问题。
被他人讨厌的人,客观上也得到了很多的自由:时间上的自由、行动上的自由。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属于多个共同体。如果你在一个集体里被孤立,说明你不属于这个集体,你可能属于更广大的集体。如果在这个共同体里面没有归属感,那么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置身事外,寻找更大的共同体。
文/摘自微信公众号闫红和陈思呈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