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外有别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处理的一个案例。
家长描述:我们看孩子是很正常的,但是
家长为孩子的问题困扰了很久,这个孩子上三年级,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不论是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还是校长、主任都很喜欢这孩子。在老师心目中,这个孩子学习好,守纪律,讲礼貌,懂事善良,喜欢帮助同学,做事情认真自信。这个孩子在同学心目中是好班长,同学们也都非常喜欢他。妈妈每次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其他的同学家长都很羡慕,都以这个孩子做榜样,让自己孩子学习。但是我们感觉心里高兴的同时,却又有说不出的不安。
因为孩子一放学了就表现出懒散焦虑。叫几次也不来吃饭,说好进屋先洗澡,孩子肯定是先玩儿,不愿意动。上学时间到了,还在看书或者玩儿,妈妈一说,孩子情绪就不好,不是哭,就是狡辩自己没玩,或者没听见妈妈叫吃饭等等。
这个妈妈用了很多办法,又是奖励又是制定惩罚表,设立红花岗,进行PK都用上了。但是只有奖励高兴,惩罚就哭,每晚都哭,而且现在狡辩自己没错儿越来越严重。
妈妈就非常困惑:为什么在学校和家里不一样?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反差这么大?
孩子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心理原因的。家长通常喜欢关注孩子的行为,忽略孩子的想法,也就是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认知。在这个孩子的表现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第一,因为家是安全的,是我们可以放松自在的一个地方。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包括成年人,我们在和客户谈事儿的时候,我们是一个状态,我们和同事在一起的时候是另一个状态。回到家里可能又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状态,这是非常能够理解的。
这个孩子在学校各方面对自己要求很严,回到家里,在自己感到安全的地方有一些放松,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家长不需要焦虑。
第二个,有的孩子回到家里喜欢先玩一会儿再学习,但是很多家长会有反对!家长总是认为一定是要先学习先写作业再玩,这样比较好一些。其实怎么样好,没有一个定论!不同的孩子,他是有区别的。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的孩子先玩再学习,能保持心情愉悦。玩的这种心理得到了满足,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反而更高。所以,只要孩子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作业,至于是不是先写的作业,就不用太纠结。
对这个孩子而言,显然他的作业各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妈妈完全可以不管他。而进屋先洗澡,这一定是妈妈认为的。但对很多孩子来说,他认为不需要这样子,所以妈妈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想法上。妈妈认为应该怎么做,孩子就一定要怎么做,这是一直傲慢,对孩子缺少了尊重。
所以妈妈和孩子交流的方式上,负面关注太多。我爱分享一句话:我们除了改变自己,改变不了其他的任何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的改变,影响和带动其他人的改变。妈妈的教育关注点需要做一些调整。我们是否想过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回到自己身上呢?当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总是无效的时候,我们与其去纠结去焦虑孩子为什么没有改变,不如去调整自己的关注点,关注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哪些地方需要优化和提升。而不是一味地使用无效的方式,甚至升级,只会让对抗更加严重。
建议是:第一,看到孩子不良的行为之后,要考虑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思维认知。第二,我们在发现孩子和我们越来越对抗的时候,一定要反省我们的教养方式。优化和改善我们和孩子的关系相处模式,给孩子有效地更适合的帮助。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读到的朋友一点启发,祝福各位,祝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