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什么》23大宗师之二

2023-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和弦夜光杯

原文: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rú)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yì)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hè),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狶(xī)韦氏得之,以挈(qiè)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tè);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zhuān)顼(xū)得之,以处玄宫;禺(yù)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yǎn)有天下,乘东维,骑箕(jī)尾,而比于列星。

十行采集:

1.第二层意思可以看作是庄子的生死观,是讲人应该如何对待生死,如何安定生命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知命”。

2.庄子是中国哲学中最早探讨生死、直面生死的哲学家。他认为人的生死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如同昼夜变化一般,所以人不该纠结是非、生死,而应该忘却生死,把生命交还给广大深远的自然之道。

3.与其等到成为涸泽之鱼需要相濡以沫才能存活,不如平时自由自在地各自生活,逍遥快活,两两相忘。

4.如果过多地称誉尧这样的明君,就等于反衬出现实世界是如何被黑暗笼罩着,才需要由尧来治理、来改善。

5.所以活的时候你把人生过得很好,死的时候你也就应该快乐地坦然对待了。

6.假如把天下看作属于大家的天下,即便失去,你也不会认为是失去,这就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

7.圣人将生活在各种事物都不会丢失的环境里而与万物共存亡。以少为善、以老为善,以始为善、以终为善。

8.第三层是庄子的大道观,可以概括为“知道”。可以看作是庄子对老子的“道”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描述了它在时间、空间上的无限性。

《道德经》第四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9.庄子的这段话,既可当神话看,也可当作哲学看,是用形象的方式来解释道:

道是“无为无形”而又永存的,因而体察“道”就必须“无人”“无我”,方能像真人一样体悟大道。

一行精华: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

触动,反思,改变:

人的烦恼,往往是过度牵挂那些无法改变的东西,要么是追悔已经发生的,要么是对未来寄予太多欲望,要么羡慕嫉妒恨别人的,却忘记了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何其愚哉!?

庄子的一个“善”字道尽了一切,我们应该接受已经发生的,好好地活在当下,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这样的话,即便是生死也能置之度外,其他的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就算已经是涸泽之鱼,也可以过好相濡以沫的每一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