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文社科生活家

《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的责任

2017-12-19  本文已影响68人  檬十二

本书以美国梦开篇,用2个时代(20世纪50年代VS 本世纪)的人物故事,比对他们的人生路径,看到美国梦的破裂,引出阶级鸿沟的现状,研究现如今孩子教育阶层差异的问题,呼吁大家一起重视并实施对策。


                    关于美国梦   

95%以上的美国人都同意“在美国每个人都应当有获得成功的平等机会”,美联储前任主席本·伯南克说:勤奋、才智和创造力,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凭这些能力来获得成功。曾经甚至对于全世界人们而言,谈到美国都自带一种“机会、平等”的属性。 

《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的责任

而在过去的四十年间,不平等在美国社会一路高歌猛进,包括收入、家庭财富、婚姻、机会不平等等,导致了阶级鸿沟越来越大,无法逆转。美国社会出现了壁垒越来越森严的阶级隔离。特别让美国人引以为傲并全民推崇的人人平等的信念正在动摇。   


自70年代开始,美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进步陷入停顿,绝对流动停滞不前。 笔者观察了过去30年来在孩子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他出生于其中的家庭、他们所接受的家长教育、学校教育、他们成长与其中的邻里社区,这4个领域来作为考察因素,洞察社会流动的变化、对下一代人成长的终极影响。

《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的责任

                    家庭结构   

经济困境和文化因素导致了两阶家庭的形成。财务稳定的家庭,受教育水平绝大多数情况下就越高。分裂出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上层阶层,和只有低等教育的下层阶层。而不管是选择生育年龄,还是计划外生育、非婚生育、离婚率、同居、多伴侣生育,都直接和家长的受教育水平紧密相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多数取得稳定的经济保障后才结婚,选择结果不言而喻。    

文化因素上,避孕药的普及、女权主义兴盛、个人主义的提倡,都推动了传统家庭观念和战后稳定的家庭结构的瓦解。    

两阶家庭导致的后果是,太早生养或多伴侣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孩子的人生走向成功的可能性要因此大打折扣。容易出现在校期间表现较差,更有可能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为人父母   

父母来自不同阶级,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经历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他们的生物神经发展,而这种早期的生物神经发展又影响他们的未来人生。国家科学与在一份重大研究课题的报告中写道:儿童成长时期的环境及其生活经验,会影响儿童早期发育的各个方面,从大脑结构的发育,到孩童的共情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不断叠加的,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童年的早期。最重要的是:早期的人生经验会进入我们的身体,深入我们的行动基因中。 儿童青少年阶段会显现出许多认知和行为差异,如果追根溯源,这些差异早在他们18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初现端倪。神经学已经研究证明,婴儿的大脑天生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因此,成长环境从一开始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大脑组织的发育。    

神经科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在新近的研究中已经发现,我们大脑有一系列尤其重要的技能,他们称之为“执行功能”:例如注意力集中、冲动控制、心理韧性、短期记忆等。在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大脑执行能力在其3—5之间就会有特别迅速的发展。这个研究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孩童在其成长初期所获得的能力是基础性的,这些能力越发达,他们今后的学习就是越高效。正是因此,孩童时代的成长经验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孩子年龄渐长,他们的大脑也是越来越定型,要改变也越来越难。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与其等到青少年时期再严加管束,不如在学龄前就介入,这时的教育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另一项科学表明:勇敢、敏锐、乐观、自控力、责任心、心理稳定,这些非认知性技艺的能力,对个人成功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非认知能力越强,则在身体健康、学校成绩、大学入学、工作就业以及家庭收入上的表现就越好,而且情商高的人不太会惹麻烦。从孩子7岁之前就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技巧,比如分工合作和倾听他人谈话、培养他们的社会信任度,未来就可以有效地增加孩子的社会机遇。    

本人从事早教行业,故详细摘录了以上内容。科学研究中提供的严谨数据和所得出的结论,佐证了幼龄段早期教育十足重要。另外,重新回忆自己的成长,小时候的经历和所处环境确实对我直到现在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例如,小时候爷爷带的我,他有几个亲戚在台湾、加拿大,以及杭州,常跟我提起他们。回来探亲的时候,带回的礼物总是我没见过的。这些故事和印象让我对国外、大城市,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向往,对杭州有莫名的好感;再举一个反例,90年代初,彩色电视机还非常稀有,尤其在农村。爷爷太疼爱我们了,专门托亲戚从台湾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夏普电视机。几乎每天和爷爷奶奶一起看电视,我成了电视迷,到现在都刷剧有瘾,很难自律。现在想来,虽然那时候有一台彩电是相当新鲜的事,但如果我能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有条件接触各种兴趣班而不是坐在家里看电视,打开其他兴趣爱好的连接点,应该至少优秀个两三倍吧:)

回到本书,高知家庭更可能获得上述研究,在为人父母的作风上,阶级之间的差距已经出现。高知父母、上层阶层父母,更倾向于精心栽培的教育(精密教育),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时间。许多调查表明,教育程度高的职场妈妈会送孩子进入高质量的托儿所或早教班。上层阶级的父母已经把这种经济优势进一步提前,为他们0-4岁的孩子投入更多的教育资金。而大部分下层阶级的家庭,不管是理念不足还是需要面对现实压力,更多的是自然放养。 在父母开支的总预算中,孩子的两个成长阶段增幅最大:首先是学龄前教育,其次是读大学阶段。据数据追踪发现,这一头一尾的两个阶段是尤其重要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上行流动。高知家庭有着稳固的婚姻关系,他们可以拿到更高的经济收入,而不必因为工作而牺牲同孩子相处的时间。而晚近的脑科学已经证明,学龄前阶段恰恰对儿童的发育至关重要。教育鸿沟越来越大,起步差距越来越前置。

《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的责任


                      学校教育   

从教育层面来讲,学校可能不是阶级分化的原因,但是是其中一个场域。最基本的事实是:居住的贫富分隔。上层阶级的父母消息通达,他们比中下阶级的父母更有渠道判断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一旦做出判断,他们也更有能力去购买位于选定社区内的房子。你在哪个学校,决定了你和谁在一起,享受的教育资源、学生群体的社会组成已然也出现了分隔,“不论学生自己的社会背景如何,最大程度决定学生成就的学校因素是学生群体的社会组成,而不是任何其他学校因素”。

另外,越是优质的学校,越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这是孩子“软实力和人格养成”极其重要的补充。软实力包括坚韧不拔的习性、自律精神、团队合作、领导力及公民参与的意识。很多研究者表明,学生在校表现以及毕业十年后的经济收入,软实力和课外活动的意义并不亚于知识能力以及在校时的学习成绩。原因不难理解,如今的雇主在招聘员工时,越来越重视非认知维度的性格,比如工作习惯以及同他人合作无间的能力。

学校经费差异导致了孩子能参与课外活动机会的差异。一些学校因为经费不足,可能不得不控制课外活动的支出安排。 


                      邻里社区   

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资本,除了家人、亲戚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美国人拥有范围更广的“弱关系”,拥有更广的社会关系网。而好的社区邻里有更多机会遇上好的良师。这些对孩子成长来都是很大的助力。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笔者针对日益拉大的阶级鸿沟,从上述的四个层面论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政策,不做细节描述。    


读完整本书,对足够重视下一代成长的人来说,可能会带来强烈的焦虑感。虽然描述的是美国当下孩子教育的日益阶层化,但很有可能也是未来中国会面临的问题,甚至是正在发生的趋势。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贫富差距的拉大速度不亚于美国。本人身处教育行业,从K12、出国留学到现在的早教,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显现的起跑线,显现的起步差距。   

对于婚姻、家庭而言,财务保障是完全无法忽略的基础。人类本能地会为下一代争取更好的生存环境。就个人而言,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获得平等机会的环境,给他们提供自由选择的经济基础,是对“我们的孩子”的责任。

《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的责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