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046:尊礼是我们民族之根本

2022-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八宝先生

专栏作者:王亚辉,王坦爸爸、华与华资深策略师(最近就职)

文字校对:王坦妈妈

美术设计:王坦爸爸

文章字数:800-1500字

阅读时间:2-5分钟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

子曰:“鸣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旅于泰山】“旅”,是祭告,以打猎为名的祭祀。按当时礼法,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境内山川。所以说只有鲁国国君才有祭泰山的资格,季氏是大夫,他去祭泰山,这就是僭越。泰山地位特殊,后世皇上如果没有特别巨大的安邦定国的盖世大功勋,都不敢去祭。所以季氏不仅僭越鲁君,甚至僭越周天子。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救”,挽救,劝阻。夫子就问冉有: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是夫子的弟子,也是季氏的家臣。

【对曰:“不能。”】冉有说,他主意已定,我劝不了。

【子曰: “鸣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夫子说,天哪!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之本吗?

林放,上上文,林放问礼之本。礼在心诚,不在礼数,心诚则灵。季氏为什么要祭祀泰山,不是按泰山这座神的神意做事,做好了来感谢,而是想让泰山神保佑他不该有的权势地位。泰山不是季氏的信仰,也不是季氏的该拜的神。

这段还是记载着夫子对鲁国分三恒的逾越礼法之举的斥责。这些话被记在《论语》,被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个读书人,一起骂了千年,当然他们自己的家臣最后也像他一样逾越了他。

我父亲从小给我说过一句老话:老猫尿屋檐,代代往下传。这里泛指家中有一些不良的嗜好,不合礼节的行为,就会一代一代的传承,这一家人就成了有标签的人。

我们现在还有礼么?有,比如说,我们升国旗,每个人都要行瞩目礼,一起唱国歌,这是国礼。看到长辈来家里了,要立即站起来,问好行礼。这是家礼,也可以说是家教。

我们不管身处什么时代,礼都是存在的,所以礼更要遵,就像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我们礼,并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自己有了孩子,也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礼节,比如:见长辈问好;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对无意误伤他人,对人道歉等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的根。

所以说,尊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日常,不尊礼那就可能贻笑大方,就像季氏那样逾越礼之人,被夫子贻笑千年,甚至万年、亿万年。我们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所以礼在哪?在家中,在家教中,在国中,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肌肉里。

所以我们要尊礼!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这是自动发动的肌肉记忆!

特备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属八宝先生,实名:王亚辉,如有合作敬请简书联系。

感谢点赞、感谢收藏,感谢关注,感谢打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