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散文

在溺爱中长大为何会自卑

2023-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你好十柒

随着这些年对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关注,大家也越来越关注爱孩子了。但有时候很多人往往又会掉进溺爱孩子的陷阱,很是疑惑,为什么我 明明已经很用力的去爱我的孩子了,可他/她却还是很自卑呢!

溺爱不等于爱,它们传递出的信息和能量不一样。

被溺爱的孩子大多生活优渥,事事都有父母家人操心,可以说是“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种感觉传递出的是脆弱的,没有能量的感觉。所以,虽然看似孩子被保护和照顾的很好,但孩子接收的信息一直是我自己是不行的是很弱的,这种信息能量看不到、摸不到、甚至孩子自己感受不到,但他们却一直接收着,也慢慢认同自己是不行的,所以大家才不能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溺爱大多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掩盖了陪伴的缺失。

很熟悉的一个场景,父母工作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所以为了让自己心理舒服一些,会在物质生活上大力的去满足孩子,孩子想要的不想要的,只要是好的,只要是别人孩子有的,一样也不能少了自己孩子的。这个过程补偿了父母不能更多陪伴孩子的愧疚,也同时抵消了想要更多陪伴孩子的动力。这种陪伴中爱的缺失,使“蜜罐里的孩子”心是空空的,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支持和认可,他们内心是孤独和自卑的,自信和自尊感都会不足。习惯了靠外界的物质武装自己。

在溺爱中往往会远离真实和正确的社会环境。

在过度保护和被溺爱的成长环境中,孩子自己面对真实的社会环境和规则的机会会相对少很多,自己对社会和规则的认知建立和被修正的过程也会缺失,所以往往对他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缺少助力,从而导致他们缺乏主见、独立和决断力。而这些在他们独自面对压力时也会使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受挫。

这些都是越被溺爱越是自卑的原因。所以,溺爱不等于爱,被溺爱的孩子也会缺爱。成长过程的陪伴、关爱、引导、支持、关怀、肯定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爱,除了适度的物质也要把适度的这一些填进“蜜罐”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