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
古人心忧国事家事生计事外,与大自然的交往更多一些(比今人而说)。典型的呈现就是官员被贬的路上,骚客失意的途中,客居旅舍时孤枕难眠,开窗的,仰望星空的,听雨的,漫步月下黑夜的,泛舟的,诸如此类。
不过,说到底,忧思的还是身事,诗歌终究是借景抒怀,古人的前人的平生事也会拿来当典故。
老祖宗那时候人少,势单力薄,主要和大自然斗,或者说和大自然的其他生物斗。在不断的斗争中,身强体壮的,智情双高的获得了主导权,赢得了尊重,行动有了组织,有了权衡。
再后来,遇到了其他族类。不同族的俩人相遇了,看上了同一颗果子,两人打量着彼此,兽皮围住了腰部,黄灿灿的长发垂到胸前,手里握着一根削尖的木棒,似乎还残留着黑色的血迹。俩人打了起来,一个把另一个捅伤了,或者捅死了。一个人顺利的摘下了果子,忽然,他停下了脚步,眉头一皱,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这个人拖回去当食物。
总之,或者隔一天,或者隔一年,隔十年,两个族类相遇了,因为抢地盘而打了起来,战斗开始了,演变成了战争,更锋利的木棒,投掷武器等都开始了升级换代。
部落首领,族长,酋长,长老们诞生了。长老会,妇女联谊会,少年培训会,婚介所诞生了。差别诞生了(其实更早的时候就诞生了)。
更重要的是,规则产生了。尽管未明文规定,但不可否认它诞生了,或许更早的时候,规则就萌发了。
自三皇五帝启动华夏文明以来,规则不断进步,不停演化。整个大社会的规则是这样演化的,“大家商量着来”,“朕说了算”,“咱们说了算”,“虽然咱们说了算,但得‘说服’下面”。扯远了。
回归到个人,everyone打小罩在规则的光环下。这个叫“爷爷”,那个叫“叔叔”,“快,叫姐姐就给你糖吃”……如果你妥善利用(遵守)规则,你会顺利地获得爷爷的疼爱,叔叔的压岁钱,姐姐的糖果……当然如果不遵守,你也很有可能会获得上述物品。
但另一个例子,你父亲说,“放学后赶快回家做作业,不许去河里抓鱼。”第一种,你乖乖听话了;第二种,你耐不住小伙伴的缠磨或者蛊惑,真去摸鱼了,回家后被父亲发现了,结果你挨了一顿揍。遵守父亲指定的规则或者违反。如果你小时候有个严厉的父亲,管教苛刻,那么你会一直遵守,很有可能会因此成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反之,你会变得调皮捣蛋,胡混海塞,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生。你的一生的轨迹或许因此而驶向两端,至少是不同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