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心情随笔

戏说《花非花》

2024-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修行ing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

上词是白居易专为纪念歌伎所作之词。想来这白先生也真够可以的,掉进“温柔乡”不说,还把对歌伎的迷恋赤裸裸的表达出来,这在开放的当下,也算是令人乍舌的率性了。

鄙人不才,先试着解读一下这首词,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白老先生的“胆大妄为”。

“花非花,雾非雾”,这是对歌伎容貌的描述。乍一看,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其实不然。白老先生真正要表达的是,歌伎虽不是真正的花,却如花一样的迷人;歌伎虽不是雾,却有着雾一样的轻盈曼妙。在白老先生的眼里,那婀娜多姿的歌伎就如绽放的花朵一样让人流连忘返,又如雾霭一样的轻盈飘逸,令人着迷。正因为歌伎如此的迷人,才有后面的“来如春梦不多时”的嗟叹。

“夜半来,天明去”,这是什么情况?难道白老先生,他?.....你可别想歪了。人家的确是去会伎女了,但你要注意,歌伎并不是妓女,人家歌伎可是卖艺不卖身的。在唐朝,文人雅士多般喜欢幽会歌伎。因为歌伎有才艺呀,什么琴棋书画,人家都能来一下。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只有这样的高级青楼才有这样的高级才女。她们能歌善舞,她们琴棋书画,她们就是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往你眼前一站,你都会觉得“花非花,雾非雾”了。所以,这些歌伎们往往都很忙的,一工作起来就只能“天明去”,也就是到天要亮了才离开。我估计这白老先生是不是有点夸张的意思在里面,但我敢肯定,去寻乐的文人骚客都挺能折腾的。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这连着两个比喻,都已经把白老先生对歌伎的迷恋刻画的“不要,不要”的。来此寻欢就像做春梦一样的美好而短暂,似有“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期盼哦。然而,人家歌伎又不是铁打的,人家也终究要离去休息的嘛。更痛心的是,这迷人的歌伎像朝云一样去了就不知道再怎么找她们了。难道这白老先生也认品牌?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了,我想白老先生主要还是在于表达对歌伎才艺的迷恋,对江南才女的迷恋,对苏杭幸福生活的迷恋。

白老先生写这首词的时候大概已经年过知天命了。在那个年代,五十多岁差不多就可以称为老先生了。五十多岁的老先生还有兴趣来此欢悦场所,说明人家白老先生人老心不老啊,人家活的心态年轻啊。叫你五十多岁了还去蹦迪,你有那心态吗?估计我们都不如白老先生。

白老先生不仅去过那样的风月场所,人家还敢写出来,在我们看来,他的心也够大的。如有这样的感慨,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心理不够光明磊落,总觉得要把这等私密的东西隐藏起来才好。其实,在那年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人家又没有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人家坦坦荡荡的把自己的情感公之于众,是真性情,是率真,也说明人家是个讲情义之人。这倒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向他“老人家”学习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