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读书且为乐 腹有诗书气自华
[ 1 ]
中国的古籍格言联璧,
一开篇就是两句话: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所谓“开卷有益”,
前人留下的经典,
都是他们智慧的凝结。
开我们的心智。
所以说饭可以一日不吃,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 2 ]
看李卫当官,有一集李卫去找任南坡,任南坡的书童告诉李卫说,任南坡在后山晒书呢!那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四,中华民族的古老节日之一晒书节。李卫在后山找到了任南坡,并没有见到什么诗书,只是看见任南坡睡在一块青石上晒太阳,李卫问到你的书呢?任南坡摸了摸肚皮说全在这里边儿呢。
书只有真正读到肚子里,
才是真正地读书。
那种死记硬背地读书,
只能应付考试,
考试一过,全部忘光光。
那不叫读书,那叫“吞书”。
吞再多的书,
你也只是两脚书橱,
于国于家于已无用。
中国人所说的“文化”,
就是一个人把读过的书,
都化在自己的血液里了,
你一张嘴,那浓浓的文化气息,
就让人感觉到了你的不一般。
是喝过墨水的人,是咬过文嚼过字的。
[ 3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的祖父曹寅是清朝著名的藏书家,据史料记载,曹寅家有诗书几万册。几乎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当时有的书,曹寅家里边儿就肯定有。
曹雪芹从小就生长在诗书之家,不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书籍,也难怪他写出的红楼梦冠绝古今!
[ 4 ]
听过一个讲座,一个教语文的老师开玩笑:说这辈子教语文的老师,都是上辈子杀过人,所以这辈子才教语文。他的意思是语文太难出成绩了,所以让一个人教语文就是老天爷在惩罚他。
对于他这样的笑话和观点。本人不才,实在不敢苟同。而且觉得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可笑,反而觉得是他自己没有学好语文,才说出这样无聊的话来。
为什么说他没有学好语文呢?
先来看“语文”这两个字,语字是由一个“言”和一个“吾”组成,意思一目了然,一个人[ 吾 ]只要一开口说话[言 ],别人就知道你有没有文化。可见语文是多么重要,你当语文老师教不出成绩,只能说明以下几点:
1、可能你水平有限,努力不够,不能说语文不好。
2、作为一个教语文的,如果一味地想出成绩,那说明你有点太功利了,根本没有真正理解语言文字最终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不是仅仅为了考试。
3、一个根本不爱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的人,怎么可能当好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4、一个根本没有把读过的书,都化在自己的血液里的人,你一张嘴,怎么可能说出让人信服的话来,腹无诗书,怎么气华?
[ 5 ]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陶渊明的境界,
因为没有了功名利禄的困扰,他自然可以性之所至,潇洒自如,读懂如何,读不懂又怎样?
自然是那些一心只想“学而优则仕”,一心只想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人无法可比的。
“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是最难得的一种读书的境界,读书生涯的寂寞与疲劳,并不是没有办法消除的,如果能有一位慧外秀中,有内涵有思想有灵性的红颜知己,时刻陪伴在你的左右,与你共剪西窗,甘苦以沫,那种温馨的情调和令人心醉的氛围,一定不会让你觉得读书是一件苦差事。
可是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有这种福气,所以才叫做“千古文人佳客梦”。
[ 6 ]
读书的方法有欧阳修的三上说,鲁迅的喝咖啡说,多如星河,但不论什么方法,都说明一个道理,只要你肯读书,不怕没有时间,不怕找不到方法。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
读书的故事有欧阳修的故事,凿壁偷光的故事,刮目相看的故事,多如牛毛。这些所有的故事都说明一个道理,读书不但可以改变心态,改变气质,甚至可以改变命运。
不是读书没有用,是你没有好好地用,所以你虽然好像读了好多书,却仍然是个在许多人眼里没有什么用的人!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
[ 7 ]
看这个资料:
[犹太人的年均读书量全球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与之相呼应的是:这个只占世界人口的0.2%的民族,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用一本《圣经》感召人类数千年,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他们全球流散2000年,最终却从115个国家移居、说着85种语言,建立国家以色列,并成了融合宗教、传统、现代民主的经济强国]
可见任何事情都不是凭空得来的。那些出口章的人,那些下笔千言的人,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哪一个不是读书的种子,哪一个不是爱书的痴人。
用毛主席的话说:数风流人物,还看那些日日读书且为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他们是真正爱读书的人,真正会读书的人,真正把读过的书化在血液里的人,一开言吐语,别人就知道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