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良心哲学》《良心文学》

为找到终极自由的方法

2022-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向问天

我的朋友,你怀疑写作价值,知识难以判断,人与人理解问题。人本来在无望中生活,创作是为了找寻德性。担忧说明你清醒。伏尔泰说:“怀疑不会让人愉快,确信确实是一种荒谬的状态。”


看的出来,你最近比较忧郁,想事情太多,可做的事情仿佛太少。人有一段时间会有这种状态,等到能量恢复,视野打开,又会活蹦乱跳了。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可以像行尸走肉的活着,也可以挑战现状,追求更美好事物。

你这么富有生命力,当然会选择后者。最虚无的萨特也说:“人注定是自由的,肩膀上承载了整个世界的重量;他要为整个世界负责,也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

为了你的家人,为了你身边的朋友,为了你所爱的人。

不希望今天的我和昨天一样,希望你也这样想。你发现了吗?人们一生大多重复同样生活和观点,17世纪霍布斯在《利维坦》说:“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而短寿”,500年过去,放眼周边、更远,有所改变吗?

看见不同媒体板块,自以为是炫耀字词,也不必在意,这正是需要努力地方,告诉自己什么是真正美好,什么是无价值。可以拿起笔来,写下你认为的最好文字。不过建议不必写太多个人欲望,以及自己都不理解的艺术,虽然看起来很美好。

瓦格纳自传名字是《我生来与众不同》,很多人想写上这样的一本书,大多铩羽而归,因为生来与众相同,一无二致,面目可憎,传承相同。跳脱普通人欲望,企图更高更远目标的人,才有生气,不那么乏善可陈。

洛克认为,我们一开始是没有任何观点的,但一旦开始感知事物,就会出现简单感觉,然后从感觉发展处反思形成观点。知识源于对感觉的反思,所以意识、知觉和思想最终都来自经验。

他说:“我们拥有的知识,不可能超越我们拥有的观点。”生活中,重复父母观点,朋友观点,最后你就变成了那个观点的化身,也许充满庸见,可你坦然接受,强加于人。

人不应该接受庸见束缚。磨眼镜的老人,他是这样说的:“自由人以理性知道生活,不受恐惧的驱使,而是直接追求真善美。”

我曾以为,斯多葛哲学已经进行全面探索,但面对现实生活,应该说它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真、善、美的认知论证,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时代道德感、追求自由的努力并非提升了,比起罗马时代,还模糊堕落许多。我不是道学家,但是这样的世界,你可以感受到坏人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对此好人只要袖手旁观,就已经是助纣为虐了。

很多人肆无忌惮的笑的时候,脚下践踏的是流泪的人。只要有善良,就有欺瞒和压榨,还有粗鲁和下作,我不希望和你一起在这样世界里生活,可迫不得已。

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个人的自由绝对不是自由,知识和认知者之间存在关联,和存在有本质必然的联系。

说这些,并非引入焦虑。克尔凯郭尔在英语中首次引入了“焦虑”(Angst)一词,描述人们内心极度不安和恐惧感觉。在丹麦语言中,焦虑就是不安或者惧怕。

他提出,选择自由令人们处于对自身,对神所承担责任永远的焦虑中。一旦人们认识到审美生活方式,只能给人们带来焦虑绝望,就会选择伦理生活。美最后需要有目的,而不是自私自利活着。如果仅仅是为了美而活着,占有最美好的东西,实际会失去更多。

康德说:“请按普遍原则来行动,你有能力让这些原则成为通用的律法。”在他看来,我们获得的知识,理性先于经验,也就是心灵会对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获取知识的时候扮演非常主动的角色。

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和它本身相关,不如说是重新创造的结果。心灵没有创造世界,但是构成。

没有别的写的,就书写善良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