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用这三个方法逗孩子
文/贝妈Phoebe
原创摄影作品来自:温州 蒋义昕手机拍摄
育儿本不易,可是孩子天生可爱。逗孩子可以是成人最享受的时光,但我不清楚孩子是不是最快乐。我们成人有时候,我们善良的“逗孩子”但不经意间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千万别用这样的方式逗孩子
1、 不要你了!典型逗法:
你看你妈妈走了,你妈妈不要你了,我带你回家。
你看你妈妈有了妹妹,她不要你了!
你再哭,再哭你妈妈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
解析:被人抛弃,或者说被自己深爱的人抛弃,被自己唯一依靠的人抛弃,可是一生的痛。连成人都难以接受,而2-3岁的孩子会把你说的话当成事实。小一点的孩子的反应就是开始哭,大一点的孩子就是留下阴影。特别是那句:有了妹妹,不要你,更是为手足竞争埋下妒忌、愤怒。好好的兄弟姐妹,被你一个外人挑破离间。大人大多逗完就走了,可是孩子却要用一生来挣扎。
有一个妈妈很困惑的问我:“自己2岁多的孩子,每天都问,妈妈你要不要我?”我说是不是有人跟她说:“你不要她了?”妈妈说:“没有呀。”后来才知道,婆媳关系紧张,妈妈一上班,婆婆就埋怨:“你妈生了你,现在就知道工作,不要你了。”
无论是逗孩子,还是自己埋怨,其实这些话最好都不要说。孩子们小的时候,天生就知道自己没有父母活不下来,所以小时候很多做法,大多是为了引起父母关注,让父母知道自己有多重要。所以这些话,真的会有意外。
2、 选择站队!典型逗法:
“你说说看,你爸爸妈妈对你好,还是对弟弟好?”
“你说说看,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i
“你爸你妈离婚了,你会跟谁?”
……
我真的不知道成人哪里来的这么残忍的逗孩子的方式。这个话题太像一道永无答案,但让很多夫妻离婚的测试题:如果媳妇和婆婆掉水里,你先救谁?
这个世界的法则是:爸爸妈妈都非常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只要是自己家的孩子,父母都爱!离婚是他们家自己的事情,请别这么爱管别人家家务事。对一个孩子来说,跟谁,是一生的痛。
3、 性别玩笑。典型逗法:
男孩篇:
“你头发那么长,我猜你是一个女孩。”
“你上女厕所,你是女孩。”
“你说话声音好小,跟个女孩一样。大声点,一定是个女孩子。”
“你太可爱,好像一个女孩子。”
女孩篇:
“只有男孩子才这么皮,哪个女孩跟你一样上蹿下跳的。”
“你一看就像男孩。”
“你妈最想要一个男孩,可惜你是女孩。”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建议:
在孩子出生时父母就要有意识的进行性别的定位。对于性别角色的探索与思考通常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开始,在生命第4年,孩子的好奇心急剧增加。通常我们往往缺乏有效的性启蒙,这样好奇就会变得更加凸显且强烈。由于不了解生殖器官的重要性,孩子只能从穿着、发型、身体和心智特征上去做区分,也因此经常容易错判。事实上,我们小时候很容易错判,现在的社会错判的机率更大,未来估计会更大。现在几乎无法从外形上判别一些人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
千万别用这三个方法逗孩子就算孩子从性器官的差别而识别出性别角色的重要性,他们依然会有些不确定。通常是突然有改变性器官的念头出现,这时父母恰好威胁小孩子随口说的一些话,或者我们开玩笑说:你像个男孩,你像个女孩,都会让孩子带来困扰,甚至改变自己的性别。
所以这里我们得到一些启发:
1、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要告诉孩子是男宝还是女宝,并且给孩子相应的穿着。不要男孩穿女孩的衣服,女孩穿男孩的衣服。这只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2、孩子出门请不要用孩子还小,而男孩跟着妈妈上厕所,女孩跟着爸爸上厕所。需要根据性别一开始就让孩子去上跟自己性别匹配的厕所,父母不要怕麻烦。这也是家里有男孩更应该让爸爸加入到教育的一个重要理由。
3、四岁前成人不要跟孩子开性别玩笑,你长大想成为女孩吗?你一看就像个男孩。也许你说过的话会忘记,但某一个孩子却因此困扰一生。
请分享给你身边朋友,以上方法逗孩子,不是爱,而是一直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