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考研一件小事
「心态」
毕业后的一年多里,一直纠结于工作还是考研,时常患得患失,情绪大起大落。因为不甘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全身心投入,结果自然不尽人意。于是我辞掉了工作,决定一心一意去完成考研这件事,且不论它对我人生有什么意义,仅仅单纯的想在年轻的时候去完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后来我越发觉得,做一件事情的初衷越简单,心中杂念越少,做成的希望就越大。所以,最重要的是先调整自己的心态,明确考研的目的,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是为了逃避工作的压力,还是放不下的校园情结,抑或只是跟着周围考的同学凑个热闹,无论你是哪一种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理由顺服得了自己走完考研这段路。
「方向」
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小学你喜欢唱歌跳舞围棋画画,为了能上重点中学你放弃了这些兴趣,努力学习语数外;中学你喜欢读玄幻言情写诗词歌赋,父母认为学理科更有出息,为了读一个有前途的专业,你刻苦钻研数理化;终于熬到上大学,却因为分数不够,选择调剂,专业喜不喜欢是其次,能上大学是首要。从小到大,违背内心的初衷作出妥协太多次,以至于长大了都忘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已经二十多岁的年纪,忠于兴趣还是忠于现实都是好的,关键是你要笃定!相信自己所坚持的,读一个你想读的专业,再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学校。
「方法」
英语:真题是通关的秘钥。阅读是分数的全部。做真题要根据资料整理笔记,把不会的单词和读不懂的长难句记下来,真题里的单词都是必考,长难句要分析其语法和翻译。每一篇真题的阅读都要翻译,做到每一个单词都认得。阅读第一,作文第二。作文一定要整理模版,并且根据书信、图表、话题进行分类整理。每一类模版各背一个即可。新题型一般不太难,完形填空可放到最后做。
参考书目:《考研真题黄皮书系列1》、《考研真题黄皮书系列3》、《老蒋讲真题》、《长难句老蒋笔记》、《高分阅读老蒋80篇》、《高分老蒋教程》。辅助APP:扇贝单词、扇贝阅读。
政治:根据大纲做题。选择题占一半的分,也是决定高分的关键。等大纲出来分阶段做计划,可以根据资料内容制定计划。选择题还是要理解记忆,理解和做了很多遍不是一回事,死记硬背答案往往拿不到高分。1000题做2遍,相关知识点没有理解记忆,选择拿不到30分也是正常。简答论述重点背《最后四套卷》,每一题都背,任汝芬和肖秀荣都可以,有精力两套都买来背,时间不够选一套背熟。
参考书目:第一阶段《肖秀荣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命题人1000题》。第二阶段:《命题人讲真题》。第三阶段:《命题人冲刺8套卷》、《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
P.S.每个阶段的时间划定以及如何科学有效的使用资料,可参见@肖秀荣教授的相关微博。肖教授会在每个复习阶段在微博上提醒同学们该买什么资料,重点看哪些内容,并对选择题难点进行详细解答。
专业课:我考的是MJC(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个人认为保持日常学习习惯是积累专业知识的不二法门。基础的理论知识可以根据报考学校的大纲或者给出的参考书目来准备。每一门学科最好根据参考书整理系统的笔记,把书读薄,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笔记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方法。我个人认为用考试题型来归纳做笔记是比较简便的方法。e.g.《中外新闻史》中,苏报案更容易以名词解释的形式来考,那么笔记就可以用简要的文字概括事件即可。再如《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这就要以简答或论述的形式整理。对于传播实务即综合实践的考察,往往结合当下新闻热点出题,如运用XX传播学理论解析XX事件的传播路径,分析其成为热点话题的原因。对行业发展的前沿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如新兴的科技(e.g.智能机器人、VR、AR、MR)和传播渠道(e.g.微信公号),思考它们带来什么改变什么影响什么。养成看新闻读评论的习惯,并列为每日to do list之一。每周找一个新闻热点练习消息和评论的写作,平时多练手,拓展新闻角度,才能在考试有限的时间里写出更优质的答案。有的学校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比如中传,而有些更倾向于考察灵活运用比如浙传。但是无论侧重于什么,传播学的知识是答题百搭款,很多传播学的理论可以同时解答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即一论多答,灵活运用。这部分重点研读《小王子热点专题80讲》。
参考书目:各学校的专业书目、《中国传媒大学MJC内部资料》(淘宝可买)、《传播小王子》。
辅助APP: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南方周末、新周刊、中国大学MOOC。
推荐公号和微博:新闻传播学研、考新闻、传播学考研必读、一航考研、刺猬公社、北大新媒体、人民日报评论;@喻国明、@传媒老跟班、@传播小王子。
推荐栏目:《新闻1+1》、《新闻深呼吸》、《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
「写在最后的话」
考完英语的当天中午,微博上就传出英语泄题的消息,周遭的小伙伴纷纷表示愤怒抱怨不公,不知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还是真的不在乎,我没有什么负面情绪,只是在same上说了句:公平与否都不影响我对得起自己的努力。比起考研成功的喜悦,我更感激自己一年来沉淀的学习能力。一年累积的学习方法、理论知识的归纳整理、记忆力的训练、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这些能力远比考上或考不上来的珍贵。毕竟,考研只是人生众多经历中微小的一部分,成功或失败没有任何决定性意义。然而,但凡经历必有所获,认真享受这个过程,一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