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同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保费差异这么大(重疾险定价逻辑)
不同当事人对保险产品的认知
作为消费者,遇到各路代理人宣称自己产品是无敌的时候,通常是迷茫的,于是拿计划书到处问,这个产品怎么样,听说香港保险便宜,吧啦吧啦。。。。。。如何选择一款好产品呢?(有机会单独说如何选择的问题)。
作为代理人,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家的产品是无敌的,公司大、品牌好,其他公司的产品就是渣,对于客户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前练习好了各种话术,连发朋友圈的内容都是经过设计和计划的,同样的内容刷圈。
作为经纪人,主要通过咨询服务,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风险点,为客户设计合理的组合方案,合作不限于一家保险公司。研究条款、对比产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金融、法律、医学核保等),内容输出等是必备技能。氮素,合作的公司好像都是不怎么知名的公司,没有某安人寿(不含某安健康/财险等)、某邦品牌知名度,因为不知名,所以保费便宜,这种说法对吗
曾经听某安代理人说,为什么某安福贵,因为其他公司都是抄袭了自家的某安福,实际是正品和仿制品的差别,所以仿制品便宜。真是我伙呆!
所以,到底重疾险产品贵,贵在哪里;便宜,又便宜在哪里
什么决定了重疾险的价格,其定价逻辑是什么?
不卖关子,先把重疾险定价影响因素列出来,下面慢慢解释。
保费 = 纯风险保费 + 佣金 + 费用 + 利润 + …… + ……
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计提【生命表(重疾经验发生率/身故率的设定)】
预定利率(含折现率的考虑)
经营费用和成本
利润率
退保率
举例(终身型,20年缴费,男 30岁)
每千元保额,其保费为24.9元,这个保费中由上述五大因素主要决定了其费率。每项内容影响程度和占比不同。
1. 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计提
生命表(重疾经验发生率以及身故率),病种范围等指标决定了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计提基础,由此决定保费的厘定。
根据 2016年12月中国保监会(现为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使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公司在计提责任准备金时,评估死亡率应采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所提供的数据。保险公司选择适用的生命表时,应按照审慎性原则整体考虑同一产品或产品组合的全部保单,重疾险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
对于提前给付型包含重大疾病保险责任的人身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评估重大疾病保险责任和死亡保险责任的发生率之和,应以ix+qx-kx×qx(qx为《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中的死亡率)作为评估下限”。
基于病种范围的调整,保险公司在评估法定责任准备金时,应根据产品实际承保病种的数量,在评估下限的基础上,参考公司经验分析结果或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的行业经验分析结果,按照审慎性原则进行适当调整,合理确定重大疾病发生率评估基础。
简单来讲,保险费厘定时以保监会发布的6种核心重疾、25种标准定义重疾的经验发生率/身故率(分性别、年龄)为重要参考数据,作为评估下限,以审慎原则确定。
一名35岁的内地男性,在未来一年内重疾经验发生概率为0.1396%
重大疾病发生率评估基础包括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ix)和因患重大疾病死亡占全部死亡的比率(kx)
以下表格参考《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
根据不同险种参考不同发生率表格
42岁是分水岭,男性发生重疾风险高于女性,这也是为什么同年龄男性保费高于女性的原因
纯风险保费 = 发生概率 x 保额
风险(患重疾、身故等)发生的概率越高 ,保险产品定价时所需要的纯风费就越高 ,保险产品的价格就越高。
哪些因素会影响疾病发生率呢
保障疾病种类:80种/105种等
赔付责任:提前给付/额外给付/单独给付
等待期:90天/180天等
保险期限:定期/终身
核保方式:简单核保/全面核保等
不同地区:根据地区人文自然环境及生活饮食习惯可能发生疾病的种类不同;农村、大中小城市的癌症发病率有明显差异。(目前产品不考虑这部分差异)
疾病发生率会影响责任准备金的计提,进一步影响不同保险公司产品的费率。所以,有些公司可以减少高发病种等设计,降低实际发生率,这有利于保险公司的营利水平;也可以提高重疾经验发生率(在保监会规定范围内)提高定价基础。
2. 预定利率(含折现率的考虑)
这是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保费差异的来源。
如果先问保险销售人员你家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是多少,会怎样?
从99年93号文到2013年62号文,法定评估利率(预定利率)从2.5%提高到3.5%(可上下浮动15%),这极大地降低了保险费率。可能有人问,只是提高1%的预定利率,为什么反而降低了保险费率呢。
从两个方面看这个问题。
时间价值:资金是有持有成本的,利率就是根据资金占用时间长短给出的资金补偿价格。
保额赔偿发生在未来,而缴付保费发生在现在,为了更加公平合理地向客户收取保费,保险公司在计算保费时,需要将保费折算为现值,而折现率的大小,则反映了一家保险公司对于自己投资能力的预期。预定利率就是综合考虑了投资收益的折现率、无风险利率、保监会规定的法定评估利率标准基础上厘定。
即,未来想获得100万保额赔付,今天我应该交多少保费。
较低的折现率(比如,有些公司预定利率2.5%)表示保险公司对未来投资收益较保守,也表示投保人要付出更高的保费为此埋单。目前很多不太知名但保费规模靠前的公司的预定利率为4.025%(上限),表示对未来投资收益乐观,也表示投保人只要付出相对少的保费获得同等保额的保障。
有人说利差损也是几大保险公司定价高的原因,泥萌好机智!
百度一下就会搜到一堆相关资料,最直接的可以看看《迷失的盛宴》,了解前因后果。
3,经营费用和成本
这里主要包含佣金、人员工资、营运场地、广告营销等经营费用。这部分决定了各家保险公司的定价差异。
1) 佣金假设,根据不同销售渠道和产品缴费期限等会有不同,是保险公司支付渠道或保险销售人员的费用支出,也是目前保险销售人员主要的收入来源(经纪人可以向投保人收取咨询费,但目前还不是主流营收方式)。
有人说互联网保险便宜,或自己可以拿销售推广费,机智的自己给家庭省钱还能赚钱;也有些人入职保险公司给自己买完自保件,拿完佣金就撤了。会不会有人看到这里跑来入职上自保件啊(苦笑),但愿自己买的时候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没有为将来理赔埋雷,将来理赔的时候家人知道还有保险,知道什么保险管什么事儿。自己在网上买要么你自己变得够专业,要么专业的事儿还是交给专业的人。
2)经营费用,职场的费用(地段、装修豪华与否),行政内勤(非代理人)、高管的工资、日常损耗等费用以及广告营销费用,作为固定和变动成本,决定了保费定价的不同。
问大家一个问题,请姚明或贝克汉姆做广告代言人,需要花多少银子?
广告费占原保费收入的比重有多少呢?(比如,平安的广告费支出占原保费收入6%左右)
不打广告,泥萌如何知道我的厉害不打广告,泥萌如何知道我的厉害
是的,广告支出也是一项成本,品牌溢价的部分由客户埋单是正常的,不要对的,只要贵的!
有些人说你说的保险公司没有听过耶,是啊,没有打广告嘛,保费便宜的一个原因也是不用为广告费用埋单嘛。
4,利润率
利润是作为保险公司股东的正常营利诉求。股东对资本有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因此在产品定价时会考虑这部分因素。股东的资本回报率要求越高 ,保险产品定价时所设的利润率越高 ,保险产品的价格就越高。
如果要问,哪家保险公司的净利润率最高,你们心里是否有答案。
2017年,几大上市险企净利润率的同比增长率为60%以上,保费规模又上一个台阶。净利润率的大幅提升除了保费规模的扩大,金融监管趋严,债券收益率增长、管理层的投资能力等都有相关性,其中健康险的贡献度在13%~14%左右(国寿为例,参考2017年度报告)。
2016年度数据,仅供参考(网上扒来的图)
5,退保率
终于说到这个话题了。
就在本乎上搜一搜退保二字,就可以看到很多数据。为什么退保呢,明知道会有损失。
对于客户来讲,通常退保只能退回现金价值,远低于已交保费,损失惨重。因此出现了一些人专门为客户计算退保利益和新交保费之间的对比,帮客户退保,也有些通过各种方式劝退,这种真不鼓励。
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头两年基本处于成本支出阶段,此时退保,相当于还未回本还要再支出现金价值,且有效业务量减少,后期现金流截断,无法获取后续利益,除非追回代理佣金挽回损失,否则面临亏损。
因此,保险公司在定价时根据历史退保率适当调整相应系数,以应对因此而带来的损失。
可能导致退保率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销售误导、产品设计不合理、公司负面新闻(比如某邦事件)、金融危机等原因,也有不同销售渠道(银保/个险),不同类型产品(高现价/保障型),缴费方式(趸交/期交)等均会对退保率有影响。
以下为四家寿险公司流量退保率趋势(含全业务)
流量退保率=退保金/已赚保费(数据来源:智妍)
保险公司签发一张保单带来的现金流(参考:精算视觉)
因此,通常在保险定价时基于“风险共担”原则,通过提高整体的产品定价,弥补部分早期退保保单给保险公司带来的损失。前期退保率越高,保险公司预留的风险补偿金越高,保费越贵。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想降低重疾保险的保费,可以通过调整上述几项主要影响因素解决。